1.
當起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小家伙還在甜甜入睡,躺在大床中央,張開雙臂呈飛翔狀態,時而又翻轉側身。昨天他睡著了忘記放蚊帳,蚊子在他頭上臉上叮了幾個包,怪可憐的。
一年前,我和他媽媽兩個人在醫院里待產,頭天晚上我已經在醫院的木凳子上坐一個晚上,沒有睡覺,第二天他媽媽肚子繼續痛,肚子痛了一天一夜,到當天晚上就生出來了。
他媽媽進了產房,我回家拿些小孩必備的東西,當我剛剛進病房放好東西,護士就抱著小家伙后腳跟進來了。那一刻當父親的感覺,當有了一個小小生命尾隨自己一生的那種責任,那種興奮立馬涌上心頭。也為他媽媽懷胎十月,終于卸裝感到輕松。一路小心翼翼地走過來,數著日子,期待著他降臨這個世界。
之后就是親朋好友雪片似的祝福和道賀,滿滿的愛和美好把小家伙給團團圍住。我每天就像個陀螺似的轉個不停,晚上在醫院陪護,喂糖水,換尿不濕,他哭了就要抱著走來走去,一個晚上睡眠不足兩小時。天亮了就回家煮早餐,煮好后送到醫院。這時有親戚幫守一下,才能回家睡一會,到中午又去買菜煮菜。確實累,那時整個人瘦了五斤多。但是一天天的,看著小家伙的臉漸漸圓嘟嘟的,會看著人笑了,我就感覺十分幸福。
2.
出院后,回家就輕松很多了。每天就是睡覺,吃奶,換尿不濕,洗澡,慢慢地適應了這樣的生活。很多人說,有小孩后會有多累多辛苦多麻煩,我覺得挺過那幾天,后面的就自然而然地適應了,一切順其自然。
一個月,他在游泳池里雙腳用力往后蹬,還朝大人笑笑,一點也不感覺害怕。那搖鈴在哪邊響,他就往哪邊游,不停地轉圈。
三個月,第一次發燒,喂藥,量體溫一直不退,帶去給醫師看打了兩瓶吊針,怪可憐的。捆住他的手腳不給動彈,在頭上找血管插針,哇哇的哭聲,哭到大人心疼疼的。發燒好后就會翻身了。
六個月又發一次,這次我們不打針了,遵從醫生的囑咐,喂藥在屁股塞藥,用溫水擦身散熱,果然退了。燒退了就會坐了,長了兩顆牙齒。
我們慢慢地跟他對話交流,給他聽音樂,多看綠色植物,多看色彩斑斕的東西,跟他親密接觸,給他足夠的愛足夠的安全感。
一歲前的小孩給他多少的愛都不為過,他需要的正是滿滿的愛和安全感。
八個月的時候,帶回老家過年,第一次出遠門,坐了高鐵坐了大巴。在車上他安靜的睡覺,不哭不鬧,睡醒了抱著看窗外的風景笑咪咪的。
十個月的時候坐學步車在大廳里跑來跑去,大人出門就開始會拜拜了,但是很黏他媽媽,見不得,一見就哭,一聽見聲音就哭著鬧著要抱。這個時候,爸爸幾乎是靠邊站的,怎么逗他都不跟爸爸親。媽媽要出門,哭著鬧著要,爸爸要出門一臉安靜的看著,一副你愛出不出的感覺。
這次也發了一次燒,發燒后他就不黏媽媽,媽媽在家不抱著也沒事了。放他在沙發上也能站穩了,張開雙手他就會朝著你跑過來了,雖然是三四步,但是也能獨立行走了。
3.
兒子,你生在五月,李子熟了,桃子紅了,楊梅也掛枝頭了,西瓜也紅彤彤的了,好多好多果實成熟了,等待你來吃。粽子也包好了,睜開眼睛就能看到中國這個傳統佳節里的塞龍舟以及感受到這濃濃的傳統文化。
在以前的饑荒歲月,大人們總是怕孩子沒有吃的,總是趕在新米成熟的十月或者過年的檔出生,因為,孩子一出生就有得吃啊。
現在饑荒歲月已經過去了,雖然生在哪個月份都不愁吃了,但是我們依然很喜歡憶苦思甜。
小家伙,生在五月,不愁吃的,快快長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