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在第一時間接受真相的人,都會特別有判斷力。
2.所謂體會,就是通過身體去領會。
3.讓一個人的身體放松了下來,他就可以更好地發現自己真實的感受了。
4.自我實現者,一方面是嫉惡如仇,另一方面是對人性的脆弱報以深深的同情。(馬斯洛)
5.一個人外部的人際關系,是他的內在關系模式的展現。
6.積極的自由觀很容易夸大個人的力量,而忽視我們存在的卑微性。
7.否認自己經歷的任何事情,就是在否認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否認自己的一部分,就會或輕或重地導致人格的分裂。并且,被否認的那一部分,絕對不會因此而消失,它只是被你壓抑進潛意識而已,仍然對你發揮影響。更糟糕的是,當它們發揮作用時,因為是來自潛意識,你的意識對它們一無所知,于是你對它喪失了控制力。
8.遇到了重大的問題,你不面對,卻認為不處理你也可以很快樂,那么這快樂一定是表面上的,那個問題只是被你壓進了潛意識,繼續像毒瘤一樣破壞你的心靈。于是,你白天對著許多人微笑,到了夜晚,你只好獨自嗚咽。
9.一個人的自我若以自己的感受為中心而構建即真自我,一個人的自我若以別人的感受為中心而構建即假自我。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身體服務于他的真自我,有假自我的人,他的身心分離,他的身體服務于別人的自我,而他只能為自己的真自我留一個純精神性的空間。
10.一個個體沒有自己內在的良心,他的良心只能為一個整體的關系場考慮。
11.潛意識的表達,一定是象征性的,我們如果硬要通過意識去看,理解起來很困難。
12.所有重要的關系,都有著這種強迫性重復的含義。
13.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最終會在孩子6歲前被內化為一個“內在的父母”與“內在的小孩”的關系模式。
14.你不再是那個小孩,你已經是一個強有力的成人,你沒必要再像過去那樣,用一些自我欺騙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于是,好的改變自然發生了。
15.“不含敵意的堅決”,即在與別人發生沖突時,自己不陷入到負面情緒中,同時又堅守自己的立場。
16.“壞人”是缺乏整合善與惡、好與壞的能力的人。惡是我向你所求某種你并不情愿的東西。
17.我們不能剝奪別人從受苦中獲益的權利。
18.最好的愛是無條件的愛,一旦愛是有條件的,就制造了分裂。
19.恐慌的背后,常藏著我們生命中重要的答案。
20.什么叫自卑呢?如果說自信是“內在的小孩對獲得內在的父母的愛充滿信心”,那么自卑就是“內在的小孩對獲得內在的父母的愛沒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