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的話題是“氣質”。
不知道是否還有人記得一部名叫《Great Expectations》(遠大前程)的老電影,1999年英國版。
這部影片中有個挺讓人難以忘懷的長鏡頭,描述的是女主與男主跨越數年的久別重逢。女主在人群中回過頭,歲月匆匆間她已美貌不在,但是依舊身姿挺拔,亭亭而立,眉宇間盡是榮辱不驚的淡然。一眸一笑,卻令世間萬物都較之黯然。
這便是閱歷留給她的氣質吧。
氣質于一個女人而言,好比枝干于一棵樹,梁柱于一棟房屋,它是一股精神氣兒,提拉與協調著整個人的相貌與個性。
有個比較得到公認的看法是:氣質來源于個人成長階段所接觸的人與事物,是周遭環境在她身上所反映的結果。
好比民國的那些卓爾閨秀,自幼耳濡目染的環境,似乎都帶給了她們優于尋常女子的氣質。
但,氣質可以后天培養嗎?
網絡上有太多逆襲的例子,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準確的答案。
如何為自己培養一個好氣質,是每位女性都會比較感興趣的話題。
1,煙火氣里也要有儀式感
很多女性在年輕的時候,都對未來有著幾近完美的規劃:生活平淡而有趣,即使歲月匆匆,我依舊優雅如初。
可現實呢?
對大部分人來說,油鹽醬醋除了會溶解激情,同樣也會抹滅對生活的熱情。
當你碌碌于溫飽,精力憔悴于雞毛蒜皮,氣質二字哪里還有跡可循?
女人的生活過得怎么樣,從儀態里最能顯露山水。
我有位朋友,年過三十,舉手投足間毫無尋常少婦的煙火氣與疲態。
后來有次去了她家,心中便了然有了答案。
她下廚做飯,有個小細節讓我記憶深刻。做完飯后,她脫下圍裙,整整齊齊疊成一個方塊,放在了一個小藤筐里。小藤筐很精致,放在白色的架子上格外好看。
這讓我有點觸動,想到自己家的圍裙從來都是隨手掛在一邊不禁有些汗顏。
這才是生活里最本真的儀式感吧。
沒有虛妄的附庸高雅,沒有矯揉造作的故作腔調,一切的目的都源于為了更加精致的生活。
而這些,也自然地賦予了個人脫俗的氣質。
2,最好的投資是自己
前陣子工作室招聘助理,當天來面試的兩位姑娘好巧不巧都是大三的學生。
兩份簡歷都大同小異,自我介紹基本都是以“我性格開朗,吃苦耐勞,熱愛時尚事業”開頭。
但當見到第一位姑娘的時候,我就深刻懷疑起“熱愛時尚事業”那句話。
衣著是典型的大學生風格,但略顯臃腫的上衣對于身材有點瘦弱的她來說量感實在過大,并且下身還可怕地搭著一條闊腿褲。
我有點啞然失笑。
說這個例子,并不是批判她的穿著。
個人的資質如何,不是單憑簡歷上的“我怎樣怎樣……”即可,生活是一支畫筆,會在你的身上如實書寫你的一切,而這些,會一樣一樣累積成你如影隨形的氣質。
所以,這里的投資不單指物質,精神層面的鍛造才是氣質的核心。
你很感興趣一類專業沙龍,可是費用太高了,你想著還不如買幾件衣服呢,于是放棄。
經歷了許多次這樣的放棄后,你便很有可能自動過濾掉所有這類的自我投資機會。自然,也就無需自擾,為何自己的氣質少了些什么。
3,行走在“面子工程”里
女人漂亮重要嗎?答案是肯定的。
想做第二眼美女,可沒有第一眼,何來的第二眼。
很多女性理直氣壯:“我是純天然的美。”可純天然,也并不是指大喇喇裸露著眼部的點點斑紋,任由眉毛雜草叢生,或身著那些不加修飾的衣物。
外貌,形也。
如果沒有令人舒悅的外形,誰會想著進一步探索你的美好內心?
管理好自己的形象,是鍛造氣質中不可缺失并且彌足關鍵的一步。
為自己選擇更加有質感的衣物,配以得體的妝容,行走坐立間端正該有的氣度,相信不久后,你會驚訝于自己的改變。
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時代里,似乎所有的事情多多少少都帶著點兒功利心,但唯獨氣質的養成不可朝夕而就。它是由內而外散發著的氣度,是你內心的外在表現。買不來,也騙不了任何人。
總有人認為讀幾本書,旅幾場行,或者做幾次spa,在朋友圈發些偽小資的照片,便是風雅之人了。可別忘了,氣質之所以能為“氣”與“質”,氣度與品質缺一不可,浮于表象的虛榮心只會出賣自己。
氣質的鍛造是一場修行,你所能做的只是量變的積累,至于質變,則交給時間吧。
把最美的時光留在當下,相信你自會遇見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