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克里斯朵夫》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創作的長篇小說。
? ? 這部小說創作于1904年至1912年間,羅曼·羅蘭因這部小說一舉成名,并獲得1915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愛。小說講述了主人公約翰·克里斯朵夫在充滿庸俗、傾軋的社會里的奮斗歷程。羅曼.羅蘭以音樂家貝多芬為原型寫出了主人公約翰.克里斯多夫。
? ?《約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通過主人公一生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沖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斗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
? ?《約翰·克里斯朵夫》是以音樂家克里斯多夫一生的戰斗為線索,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為背景,表現出作家進步的人生觀,宇宙觀和藝術觀的小說。全書分四集十卷。
? 《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小說仿佛是一部氣勢磅礴的史詩,又像是一部撼動人心交響樂,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著名作家嚴歌苓就曾說,她一生最愛的書除了《紅樓夢》就是《約翰.克利斯朵夫》,在她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它總是陪伴左右,它是支撐她世界觀的一根最強有力的柱子,總是不斷不斷地傳遞給她正能量。
? ? 我讀的是傅雷先生譯著的版本。
? ? 文章的序言部分,寫有如下一段文字,讀來鏗鏘有力:
? ? 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
? ?所以在你要戰勝外來的敵人之前,先得戰勝你內在的敵人;你不必害怕沉淪墮落,只消你能不斷的自拔與更新。
? 《約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說,——應當說:不止是一部小說,而是人類一部偉大的史詩。它所描繪歌詠的不是人類在物質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經歷的艱險,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內界的戰跡。它是千萬生靈的一面鏡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歷險記,是貝多芬式的一闋大交響樂。愿讀者以虔敬的心情來打開這部寶典罷!
戰士啊,當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個時,你定會減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將永遠在絕望中再生了罷!
注:這是傅雷先生一九三七年為本書寫的獻辭,一九八六年再版時應讀者要求重新收入。——編者
? ? 我想這段文字正是當年的傅雷先生內心真實的聲音,也是小說人物約翰.克里斯朵夫的精神寫照,是音樂家貝多芬先生的精神寫照。
? ?言歸正傳。
? ?今天讀了第一卷第一部:黎明
濛濛曉霧初開,
皓皓旭日方升……
《黎明》部分主要講述的是約翰.克里斯朵夫的童年生活。
約翰.克里斯朵夫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祖父米希爾.克拉夫脫從前是大公爵的樂隊指揮,他一生的憾事有兩樁:第一是沒能寫出像樣的音樂作品;第二是他的兒子漫希沃也沒能成為真正的音樂家,非但如此,還娶了一個毫無音樂背景、門不當戶不對的兒媳婦。約翰·克里斯朵夫的父親曼希沃.克拉夫脫在宮廷劇場當提琴師,但是,他因為一些自己也無法解釋的原因,而選擇娶了幫傭魯意莎做妻子,并且染上了酗酒的惡習。而約翰的母親魯意莎是一個廚娘,這一點與“音樂世家”的名頭很是不相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一樁不相稱的婚姻影響了這一家人的命運。
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展現人性中的美好和豐饒,尤其是文中的祖父米希爾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是對童年的約翰影響最深遠的一個人物,可以說是他把約翰領進了音樂之門。
作者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有時雖然讀起來會有一點要昏昏欲睡的感覺,因為文中實在是有大段大段的心理活動的描寫(這也是西方小說最典型的特征,大概就是所謂的意識流吧)稍不留神,就會脫線::)但是刻畫人物性格卻是入理入木,不時還會有許多精彩的富于哲理性的語句讓人為之一振,引起深刻的共鳴。下面就摘抄幾段以供分享。
? ?“沒有人懂得曼希沃怎么會攀這樣一門親的,——曼希沃自己更莫名其妙,那當然不是為了魯意莎長得俏。她身上沒有一點兒迷人的地方:個子矮小,沒有血色,身體又嬌,跟曼希沃和約翰·米希爾一比真是好古怪的對照,他們倆都是又高又大,臉色鮮紅的巨人,孔武有力,健飯豪飲,喜歡粗聲大片的笑著嚷著。她似乎被他們壓倒了;人家既不大注意到她,她自己更盡量的躲藏。倘若曼希沃是個心地仁厚的人,還可以說他的看中魯意莎是認為她的其實比別的長處更可寶貴;然而他是最虛榮不過的。象他那樣的男子,長得相當漂亮,而且知道自己漂亮,喜歡擺架子,也不能說沒有才具,大可以攀一門有錢的親,甚至——誰知道?——可能象他夸口的那樣,在他教課的中產之家引誘個把女學生……不料他突然之間挑了一個小戶人家的女子,又窮,又丑,又無教育,又沒追求他……倒象是他為了賭氣而娶的!
? ?但世界上有些人永遠做著出人意料,甚至出于自己意料的事,曼希沃便是這等人物。他們未始沒有先見之明:——俗語說,一個有先見之明的人抵得兩個……——他們自命為不受欺騙,把舵把得很穩,向著一定的目標駛去。但他們的計算是把自己除外的,因為根本不認識自己。他們腦筋里常常會變得一平空虛,那時就把舵丟下了;而事情一放手,它們立刻賣弄狡獪跟主人搗亂。無人管束的船會向暗礁直撞過去,而足智多謀的曼希沃居然娶了一個廚娘。和她定終身的那天,他卻也非醉非癲,也沒有什么熱情沖動:那還差得遠呢。但或許我們除了頭腦、心靈、感官以外,另有一些神秘的力量,在別的力量睡著的時候乘虛而入,做了我們的主宰;那一晚曼希沃在河邊碰到魯意莎,在蘆葦叢中坐在她身旁,糊里糊涂跟她訂婚的時候,他也許就是在她怯生生的望著他的蒼白的瞳子中間,遇到了那些神秘的力量。
? ?才結婚,他就對自己所做的事覺得委屈。這一點,他在可憐的魯意莎面前毫不隱瞞,而她只是誠惶誠恐的向他道歉。他心并不壞,就慨然原諒了她;但過了一忽兒又悔恨起來,或是在朋友中間,或是在有錢的女學生面前;她們此刻態度變得傲慢了,由他校正指法而碰到他手指的時候也不再發抖了。——于是他沉著臉回家,魯意莎好不辛酸的馬上在他眼中看出那股怨氣。再不然他呆在酒店里,想在那兒忘掉自己,忘掉對人家的怨恨。象這樣的晚上,他就嘻嘻哈哈,大笑著回家,使魯意莎覺得比平時的話中帶刺和隱隱約約的怨恨更難受。魯意莎認為自己對這種放蕩的行為多少要負些責任,那不但消耗了家里的錢,還得把他僅有的一點兒理性再減少一點。曼希沃陷到泥淖里去了。以他的年紀,正應當發憤用功,盡量培植他中庸的天資,他卻聽任自己望下坡路上打滾,給別人把位置占了去。”
? ?讀到這幾段文字時,我不禁很是佩服作者對人性的洞悉之深。很多時候,人生走向的始料未及,就是在這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所謂神秘力量的影響下發生的。乍聽之下,似乎極恐。細細想來,其實也并非是什么洪水猛獸不能降服,更不是什么怪力亂神無藥可醫。
? ?所謂的人生無常,拋開天災等那些不可抗的外力因素,往往只在一念之間。如果你沒有覺察之心,你就無法對自己有正確的認知,無法對自己坦誠,無法對他人坦誠,無法對形勢作出準確的評估。如果你沒有覺察之心,一個一個相續的念頭,就會領著你說一些自己都出乎意料的話,做一些自己都不能理解的事,作一些自己都匪夷所思、違背初衷的選擇。就會領著你悄悄地把人生命運改寫。
? ?除了對自己有正確的認知,還需要不斷不斷地發展自己的理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做有傷于自己和他人的事,不做違背本心的事。
不做違背本心的事,又不傷害他人,應該就是真正的理性了吧。而人類的高貴正是在于理性,在于對自身的正確把握。
“但世界上有些人總是做些出人意料,也出乎自己意料的事”曼希沃正是因為缺乏對自己正確的認知,又缺乏理性,才釀造了婚姻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