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聽朋友說起,他們小區里有個80多歲的阿婆,一把舊傘用了很多年,每次壞了,就求保安幫忙修一修 ,總舍不得買新的。
兒子媳婦都是公務員,收入水平傲視群雄。
雖然住在一起, 阿婆整日里默默地呆在她的小黑屋,沒有空調,一日三餐必須自己煮,兒子媳婦做的飯菜是不允許她上桌吃的。
反倒是鄰居們看不下去,時常送幾個水果、一把蔬菜給老阿婆。
能烤熟荷包蛋的蒼茫大地吖,不知道能不能烤熟豺狼的心肝?
對親生老娘尚且如此, 就不必指望這倆蠹蟲蝕了心的凍梁,能為國立業,為民請命了。
(2)
有個儒商,少年得志,縱橫商海如魚得水,是家族的驕傲 。
家族宗親紛紛把資金交給他托管。他也真的沒辜負眾人期望,生意越做越大,涉獵領域益廣。
后來,通過朋友介紹,他結識了一個做實業的商人。且以王某代稱。
王某數十年的江湖經驗,練就一身口若懸河的本事。邀請儒商投資的項目,也確實貌似頗有前景。
這個儒商,一則相信充當中間人的朋友,二則,跟王某多次磋商項目,都被對方的激情感動。
項目前景光明遠大,合作伙伴相見恨晚,還有什么可猶豫的呢?
雙方一拍即合,儒商按低息借貸、后期分紅的約定,先后投入了幾千萬現金。
但是儒商忽略了,他前半生都完全不認識王某。
光明遠大的前景,是在饕餮盛宴間描繪的;
相見恨晚的兄弟,是在觥籌交錯間培養的。
現代的中國人,創造了一種舉世獨有的酒文化。
三杯黃湯下肚,素味平生的人扳脖子摟腰變成了親兄弟,唾沫橫飛指點江山。再灌兩壺,說不定就直接認祖歸宗,約好清明一起回鄉掃墓了。
狡猾的,酒醒后壓根兒想不起是哪個二大爺買的單。
憨傻的,把餐桌酒桌上相交的人,當成朋友,掏心掏肺。
跟什么樣的人合作,遠比合作什么項目更重要。
商場如戰場,隨時隨地硝煙四起,血肉廝殺。征途中,也許要翻越懸崖絕壁,也許要穿越荊棘沙漠。
并肩而立的,若是一頭眼睛泛著綠光的禽獸, 背腹受敵的征途恐怕沒有歸路。
儒商本來有機會看清王某眼里的綠光。
每次堂而皇之跟著出來談項目、應酬的, 都是王某的小三。20多年的結發妻子,被扔在家里不聞不問。
這點,其實儒商非常清楚。
只是他忘記了,
一個人如果可以背棄自己風雨同舟20多年的結發妻 ,憑什么會對一個生意伙伴信守承諾?
古人云,買賣不成仁義在。
但是有的人,無論買賣成與不成,他的仁義都不在。
不傷筋骨的小合作,也許可以依賴規則、合同,就利談利;
但是賭上身家的合作,不考察對方的人品德行,無異于親手刨個深坑埋葬自己。
這場合作,毫無懸念地慘淡收場。
到了合同約定時間,王某早已挪用了大筆資金另做它用,以項目經營不善為由,拒不歸還儒商的借款。
耗不起法院冗長的審理和判決程序,儒商的資金鏈斷裂,整個家族的投資崩盤。無顏以對宗親,儒商自絕身亡。
(3)
我有個遠房的表姑。聽說年輕時各種劣跡,還冒充她父母的筆跡,到處寫信向親戚們借錢。
有一天,她突然跑來我家借宿。
把身上所有的金項鏈、金耳環、金戒指都摘下來送給我,說這些是她的寶貝,連她親生女兒都不會給的。
那年我不到10歲,正是視金銀如糞土的好年華。
只在心里默默嘆了口氣,
連你親生女兒都不給的寶貝,憑什么送給我?
連你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憑什么來愛護我?
父親知道她是跟家里鬧翻了,多次從中斡旋,還幫她買好了回家的機票。
沒過幾天,果然來電話跟父親說,想把首飾拿回去,那是嫁妝,都是純金的。
父親這才知道,她曾用金子討好我。
我完全不屑一顧,就忘了稟告。
“早知道她會要回去的,喏,就在那個抽屜里,她自己放進去的,我碰都懶得碰一下。”
我和父母相視大笑。
借你一個天膽,敢不敢相信,對至親都不好的人能對你好?
當年不足10歲的我,不敢相信。
至今還是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