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一天的時間里,全球近百個國家,超過10萬家組織和機構,被一種比特幣病毒攻陷了。
多家巨頭公司也在被攻陷的名單之列,光美國就有1600家組織遭到攻擊,俄羅斯更慘,有11200家也相繼遭到攻擊。而我國很多校園也受到影響,其中包括北大、清華、上海交大、山東大學等知名院校。
在遭到攻擊后,設備無法正常運轉,唯一能做的就是答應黑客,支付給黑客一定數量的比特幣,才可以避免系統長期癱瘓的損失。
而比特幣病毒這一事件,又將比特幣推到了一個風口浪尖的位置。
那究竟什么是比特幣?
比特幣是以比特(信息量單位,計算機術語)命名的虛擬貨幣。是在2008年11月1日,由一個自稱“中本聰”的人設計創立的。
這種虛擬貨幣是基于計算機算法產生的,不受任何個人和組織的控制。比特幣的發行方式也很特別,比特幣的被設計總數不能超過2100萬個,從比特幣誕生開始,每10分鐘增長50個,當增長總數達到1050萬個時(2100萬的50%),發行速度減半,既每10分鐘增長25個。當總量達到1575萬(新產出525萬,既1050的50%),發行速度再減半為12.5個。就是這種依次遞減的發行方式,造成比特幣的發行速度越來越慢。
而作為一種虛擬貨幣,它的特征也明顯區別于其他貨幣。首先,它是分布在整個互聯網的一種虛擬貨幣。自由流通,沒有人可以操控,沒有央行發行。其次,專屬于個人,操作交易時需要私鑰,不被任何機構監控,具有極高的隱秘性和唯一性。而操作也只有知道對方的地址就可以進行交易,快捷方便。
這次大規模比特幣病毒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就是病毒設計者針對各大網絡平臺及系統的攻擊行為,他們主要攻擊系統,讓其癱瘓之后,發出勒索信息,要你提供相應數量的比特幣,發送到他給予的特定地址,然后再給你密碼解鎖系統。更厲害的是,病毒設計者還將病毒設計成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語言版本,供全球中毒者閱讀,還提供比特幣介紹和購買鏈接。
在注意事項里還有這么一句話:付款金額不能低于在窗口上顯示的金額,因為比特幣到賬,所需要的時間有點長,付款后請耐心等待,最好的確認是時間是周一到周五上午9點到11點。對了,忘了告訴你,對半年以上沒付款的窮人,會有免費恢復活動,能否輪到你,就要看您的運氣怎么樣了。真是服務貼心又到位啊!
相信那些被這樣莫名其妙勒索的人,肯定肺都氣炸了吧。但是面對這樣聰明的騙子,也只是無可奈何罷了。首先,比特幣太私密,無非追查其流向。第二,比特幣現在交易十分方便,很輕易的就能通過交易平臺將其換成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真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會功夫啊。面對這樣高智商的犯罪,真的是防不勝防啊。
之前蘋果公司,大量ID被盜事件,也是如出一轍。很多人因為蘋果ID被盜,而被人利用iPhone自帶的防盜系統,莫名其妙的鎖了手機,這個時候騙子發來信息,要你給他匯個幾百塊錢,然后給你解鎖。這種莫名其妙的勒索方式,在如今的世界真的是層出不窮。
時代在不停的向前發展,而這些騙局和黑科技,也在不斷的刷新著我們對騙這個概念的認知。
那么問題來了,又開始有人鼓吹要叫停比特幣了?
多年前,比特幣剛剛誕生的時候,人們都說它是個騙局。因為不了解,所以主觀排斥,不信任都成了主旋律,而今天,人們討論的最多的是,比特幣在未來,會不會取代我們的現有貨幣。時代在向前發展,磕磕絆絆再所難免。有人說科技的發展,讓我們失去了藍天白云。疾病肆虐。但是因為有這些阻礙就不用發展了嗎?
從來不是!
歐洲的萊茵河當年因為工業革命,變得臭氣熏天,污水橫流。但如今的萊茵河,早已成為了靚麗的風景。科技在發展過程中,打破了我們原有的格局,是會給我帶來一定的困擾,但隨著時間和科技的再進步,終歸會解決這些問題。
而今天那些想叫停比特幣的人,無非是想把自己的頭縮回龜殼里,自欺欺人罷了。
當年英國在汽車剛剛發明的時候,為了保護馬車夫的利益,頒布了一個《紅旗法案》。內容是,凡是開汽車出門,必須配三個人,一個人開車,一個人在車邊步行,而最前面一個人拿著紅旗,汽車的行駛速度不能超過那個拿紅旗步行的人。這無疑大大限制了汽車的發展。看似保護了當事者的利益,而限制了科技。但最后,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卻在不久后被大力推崇科技的美國超越了。
比特幣會不會取代貨幣,我不知道。未來還會不會有人利用它編制花樣騙局,我也不知道。而我知道的是,科技和發展不可逆,誰開倒車,最終也只能被歷史所遺棄。
一朵說:發展和破壞是個永恒的辯題,記得薛兆豐教授在講經濟學的時候提到:汽車的產生其實保護了環境,在曾經以馬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時代,漫天飛舞的都是馬糞灰。當時人口稀少,如果當今人口規模重新用馬車作為交通工具,相信我們早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其實對于發展與科技,我們應該用一個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而不是以偏概全,看見發展的弊端,就開始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