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醫日記1

? ? ? ? 最近因一篇朋友圈文章認識了中醫二羊老師,進而開始關注他的公眾號、簡書等等。他的一些觀點著實更新了我對中醫學習方法和中醫院校教育的認識。

? ? ? ? 首先聲明,以下觀點均系本人一家之言,看官見仁見智,亦可一笑置之。

? ? ? ? 第一,如果沒記錯的話,我們中醫基礎理論課第一節緒論就講過,“中醫學是經驗醫學”。既然是經驗醫學,那就應該不斷在實踐中夯實理論,驗證理論。中醫學因其純中國化的理論基礎,百年來遭到西方現代科學的垢病和排斥,甚至被加上“偽科學”的標簽。那么,在西學東漸的文化大潮中,中醫為什么能在新文化運動中生存下來?在于它無可爭議的實際療效。中醫生存發展的喉舌在臨床。

? ? ? ? 學院派和師承派吵了多年也沒對現實產生多大影響,但名中醫逐漸稀缺卻是實實在在的現象。我們的政府大力發展民族醫學的精神有目共睹,就在不久前,六所中醫藥大學進入“雙一流”高校名單。但是,每年數以萬計的中醫學本科生最后真正可以“活人死生”者咋就潦若辰星了呢?

? ? ? ? ? 我生在基層,自然可以體會農村患者在旗縣醫院被誤診,進而延誤時機,然后被迫擁入北京,難求一個床位。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中醫在基層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不如西醫,不僅僅是知識普及的問題,還有我們基層中醫缺乏高技術人才、缺乏顯著臨床效果的問題。

? ? ? ? 我問過一些資歷較高的西醫中醫,較普遍的反饋是大學里用倆禮拜突擊應付考試的知識不等來年開春兒便已忘個八九不離十,真正開始掌握實用的醫術也是從實習開始的。當然,以上也是本人問詢的結果,不排斥天資聰穎、過目三年不忘的中醫天才。中醫教育始終不能隔離臨床,閉門糊紙馬。可話說回來,我們的醫院哪里有那么多的床去讓所有中醫學生去臨呢?現實把中醫學生逼回教室里,讓學生打開任督二脈,去想象浮沉弦緊、寒熱溫涼。

? ? ? ? 專業課尚在想象,西醫基礎課又占用了三分之一時間。我們的思維結構在氣血失調和血紅蛋白之間反反復復。

? ? ? ? 當然,制度不會在短時內改變,可以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如果我想轉學西醫,那正好,我們的西醫課不嫌少;如果我想搞科研教學,我覺得跟著學校的教學步調就不錯,將來努努力,考一個科碩;最艱辛的是決心傳承傳統中醫臨床的人,不巧,我正忝列于此。

? ? ? ? 學中醫自然要抽時間先把四小經典背通了再說別的,否則沒什么意義。依我觀點,中醫教材編得再厚,萬變不出經典,不如追根溯源。

? ? ? ? 中醫學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只要你覺得自己的道路方法行得通,有效果,那你大可以發展出自己的一套學說來,但前提是,我得對中醫有足夠的積累。否則,在這之前,根本不用管這上面兒的一些百年爭議。

? ? ? ? 一人之言,僅作茶余笑料。一會兒去背《醫學三字經》

? ? ? ? ? ? ? ? ? ? ? ? ? ? ? ? ? ? ——? 2017.10.5.于家中


? ? ?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