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時我們不著邊際的談話,談生活,談教育,談人生,談理想,。。。。。。
? ? ? ?談話,其中可以有意思,也可以沒有意思,一個人說,一個人聽,一段有意思的談話,不經意間,就會綻放出花朵,溢出芬芳。——古今多少“美談”——這是談話的藝術。
? ? ? ? ?紀伯倫說“真理是需要我們兩個人來發現的:一個人來講說它,一個人來了解它。”這句話真美,還有另一句,“聽真理的人并不弱于說真理的人。”
? ? ? ? 詩人和賢哲以自己為最好的談話對象。
? ? ? 教育,有時就像是一種談話的藝術,我們把老師和學生理解為一個在說,一個在聽,有時是老師說學生聽,有時則相反。有時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同樣有時學生也提出問題由老師來解答。
? ? ? ? 每一個人都是教育者,同時也都是被教育者——老師和學生之間,沒有“你”和“我”的界限。忘記教學這件事——不分彼此的教育就是一種學習的綻放。讓教育變成一個整體的事件在發生。
? ? ? 不論老師還或學生,有時是給予者,有時是接納者,甚至還有時沒有給予和接納,僅僅是碰撞,兩個赤裸裸的靈魂相互碰撞,然后碰出花朵,溢出芬芳。
? ? ? ? 繪畫是一門藝術嗎?繪畫這件事不需要任何的歸類,有時歸類是一種曲解,一種局限,一種狹隘的理解和認識。
? ? ? ? 如同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但并不能說中國人發明創造了書法的藝術,只是中國人發明了毛筆,然后通過毛筆發現了書寫的藝術,這個“發現”是屬于全世界的,而不是獨屬于中國的。由此類推,可以看到“油畫”或者藝術的其它領域也是同樣道理。
? ? ? ? 材料、工具與形式、內容的結合,就像談話,談話的人來自哪里,是什么樣的文化和生活背景,是誰在說誰在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忘記談話這件事,忘記談話的人,忘記彼此的“界限”,才會有真正的相融和碰撞——“語言”會像泉水一樣的涌出。
? ?一個人,如果沒有“彼”和“此”的生活在這個世界,內里充盈而謙卑,既能接納,也可以給予,這樣的品質走到哪里都會開出花朵,溢出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