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認祖宗

錯認祖宗

徐懷清//文

中國文化八千年,有精華有糟粕,說燦爛也陳腐,說復雜也簡單。因為,中國文化歸根結底就是以太極文化為軸心,不斷的成長,不斷發展,不斷推陳出新的自主自化循環運作過程。太極原理告訴我們:世間一切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消亡,都本于一而殊于萬,又殊途同歸,合而為一。這就是太極一本萬象,萬物生于一而歸于一, 由此,識得一而萬事畢的道理。道理雖然簡單,但人們在面對花花世界萬象紛呈的時候,往往又很容易不知所措,無所適從,亂了主張;情急之中認錯祖宗、認賊作父的事是常有的。

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從文化的角度上而認賊作父的事,是比比皆是的。對待認賊作父的人們,往往會有幾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為了某種利益而心甘情愿的,一種是環境所迫而出于無奈的,一種是稀哩糊凃就錯認了。那么,賊又是誰呢,大家為什么會認其為父,其用意是什么,又能得到什么益處呢,這還真得從文化的祖宗說起。

中國文化的祖宗尊太極,應該是一種共識,因為,太極文化產生于伏羲畫卦,至今也有八千年了,太極文化派生出三易文化也流行了好幾千年;而后,道文化、儒文化很顯然是諸子百家中才勝出的,不過區區二千多年,佛文化又是引進的就不用說了。至此,中國文化的根脈有序,是一目了然的。那賊出在哪里呢,答案是:在道當中,在易當中,在卦當中。我們在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在對太極文化的認知過程中,許多的人會有一種不自覺的習慣認識,那就是太極與陰陽混為一談,而不加區分,不懂的太極文化不是陰陽文化、太極道不是陰陽道、太極易不是陰陽易、太極卦不是陰陽卦.......如若真得將陰陽當成了太極,其不就錯認了祖宗而認賊作父了嗎。其實,許多的人至今對這種常識還是不太認同的,或是很無所謂的,甚至有莫大的委屈。往往還在津津樂道于陰陽的神秘和詭異,并不知太極的真意是什么,也不愿意費心思、下功夫對太極文化進行深入的討究;而本著陰陽的旁門左道,順時就勢,大肆張揚,充當陰陽之流,甘當陰陽之徒,自覺不自覺地就認賊作父了。

陰陽何以是賊?這很簡單,諸子百家期間就有以陰陽家自稱的,但很快就消亡了,這足以證明賊不能常久。而道家則以"抱一為天下式″,也不過負陰而抱陽,是并不以陰陽為核心的,很明顯,道家興于太極而毀于陰陽。儒家是以仁義為旗幟,倡導中庸、一以貫之;實在是不把陰陽當回事的,但值得表明的是,孔老夫子在提出了儒家以"我道一以貫之″為宗旨的同時,有承認"一陰一陽之謂道″,而陰陽之道是什么樣的道、是誰的道,就不得而知了。其實,陰陽文化最突出的表現在中醫里,我們知道中醫的由來是從巫學轉化形成的,古時候醫巫不分,而巫師是真正的陰陽術的締造者和實際橾作者。所以,后世的中醫繼承了陰陽文化的主體,陰陽文化就成了中醫的標識,中醫不自覺地就成了陰陽文化的門徒,這也是困住中醫發展的最大障礙。

在這里,我們應該懂得什么是陰陽文化。在陰陽文化中,陰陽是一事物中、或兩事物間對立的兩種不同屬性的代指,陰陽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人為地通過類比、隱喻、象征、聯想、暗示等方式把并沒有實質關系的一事物中、或兩種事物間的兩種不同屬性的態勢聯系在一起,并且對立起來,從而使斗爭、予盾、病亂合理化,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幼稚的、牽強的理論體系,為后世的神秘主義、詭辯家們裝神弄鬼大開了方便之門。

綜上所述都是古話,現代人對陰陽文化還是比較陌生的,其實,陰陽文化早就退出了歷史舞臺,只是在認知文化祖宗的時候,有些糾纏不清,我們有必要弄清中華文化的根源,這對我們正本清源、弘揚和發展太極文化是大有裨益的。現代人提倡發揚太極文化,是很正當的,因為,太極文化也需要在歷史的發展中不斷的充實和完善,這也是時代的要求,但如果改成倡導陰陽文化就大錯特錯了,就要鬧大笑話了。比如,有一種流行的武術稱"太極拳″,也有大師說太極拳是以陰陽原理為主導的,而真要將太極拳改稱"陰陽拳″,大師的臉面就不知往那擱了。這都表明,從古至今人們的榮辱觀念還是很強的,什么是正道什么是歪門,還是有識別的,誰是真正祖宗誰是賊,心里都是明鏡一樣。

我們知道,太極文化的核心是本體獨一不二,是體系的、系統的統一,而圍繞太極真一的本體,時間、空間、物質一個都不能少,靈性、能量、形態也是缺一不可。太極的真一,虛靈是其不變的神性,原氣是其守衡的能量,真精是其萬變的形態,精氣神三位一體,各有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職,統一架構了太極體系。所以,太極是三生萬物、三維立體的。孔老夫子在《易傳》中稱:"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也就是太極生兩儀(不生陰陽),兩儀是太極的產物,(兩儀就是事物的兩個方面、或兩個部分、或兩種體系)而兩儀是兼三才的,因為,兩儀是太極功能的表現、三才是太極實質的存在,兩儀、三才都是太極的具體內容;因而,兩儀在具體事物中可分為質兩儀、性兩儀、體兩儀(即氣兩儀、神兩儀、精兩儀)三種不同形式。而性兩儀又有本性和屬性的區別,本性是不變的,只有屬性是變易的、轉化的。恰恰在這里陰陽就是對立、轉化的兩種不同屬性的代稱,也就是說:陰陽只是兩儀中的不同屬性的界定。比如:天為陽、地為陰,天與地是兩儀,是實有的、實質的、實體的存在,陰與陽則是天地之間不同屬性的界定。又如:男為陽、女為陰,男女是兩儀、是人的實際存在,陰陽是男女的不同性別的區分。諸如:剛為陽、柔為陰,動為陽、靜為陰,火為陽、水為陰,上為陽、下為陰,外為陽、內為陰等等,都是以兩儀為前題,陰陽是兩儀的不同屬性的區分,而與事物的實質、實體沒有多大關系。所以,陰陽是論性不論質,陰陽只是一種借體發揮。正因為此,陰陽可以凌駕在一切事物體之上,可以游離在任何事物體之外,什么都能扯,什么都能拉,什么都能套,什么都能摻和。其結果是移花接木、牽強附會、混淆視聽、顛倒黑白,使人在不自覺中走向歧途。這也正是陰陽文化的一大特色。而在實際生活中陰陽文化又是很普遍的,應用是很方便的。所以,歷史上陰陽之道曾大行天下,盛極一時,成就了許多政治的、軍事的獨特人才以及詭辯家和陰陽大師,可謂功不可沒。當然陰陽的如此輝煌,也是與其賊性有很大關系的。其一,陰陽是二元屬性,古人對事物的實質和屬性是混為一談的,所以,陰陽也就順理成章地取代了兩儀,在很多的時候,古人其實是把陰陽當作兩儀來用的。其二,陰陽登上了兩儀的大雅之堂,并不算完,還要斷章取義地篡改、架空和冒充太極文化,并與太極相提并論。其三,陰陽利用自身多變的能力,黑道白道黃道都得心應手,無不橫行天下。如此陰陽的魅力,歷史上的道家、儒家又有何理由不讓其三分,何況留著還有大用處,既便是以小人之道還治小人之身,也不算為過吧。所以,人們對陰陽文化還是留有很大余地的。

我們明白了陰陽的實際存在地位,就不難看出其虛張聲勢的賊性本質了。說實在的,我是一個太極文化的忠誠信奉者,是不太喜歡陰陽人的詭異作派的。不過,孔圣人對于陰陽都無奈如何,并承認其為之道,我有何理由不接受其歷史的事實呢。但,我們應該清楚,大道一本萬殊,旁道千奇百怪;由此,道與道也是有所不同的。君不見,同一個天,不一塊地;同一個人,不一樣想;同一件事,不一樣做;同一個道,不一樣用。所以,天有天道,人有人道,我有我道,你有你道。如此,錯認祖宗也就再所難免,并且是情理之中了。然而,文化上的錯認祖宗,必然導致思維的混亂和行為的迷失。因為,祖宗只能是唯一的、獨一不二的,這是常識,也是事實,所以,華夏文化的祖宗只能是太極文化。然而,陰陽文化又算什么呢,陰陽是二,并且是只二不一,因為,陰陽如果二合為一了,陰陽也就不復存在了,這也就是說,一旦認賊作父,就不再是一旦了,就成二蛋了,二是什么,二是病亂、矛盾、是非,二是忌諱,二是深淵。這也正是陰陽文化使人無所適從的根本所在。為此,要奉勸那些國學文化的大師們,再不要將太極文化與陰陽混為一談了,如此錯認祖宗,豈不是在自欺欺人,自取其辱,而誤人子第。實在是對中國文化的污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過完了今年最后一個長假后,近期回到各自崗位埋頭苦干的小伙伴們通過組隊君發起了大量的會議類活動。上周,會議類活動終于...
    悟飯_Arron閱讀 823評論 0 2
  • 常常是, 為了避免一些結束, 便連一切開始都不要。 總之 所有我無暇顧及的, 想贈給白月光, 而我要將自己, 贈給...
    梓若有木閱讀 372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