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兒在北(曾用名:子曰花開)
職場中,貌似人人都受困于“時間不夠用”“效率低”的問題,究其原因,我們通常歸結為外物干擾造成的分身乏術,例如同事找你溝通合同事項,臨時召集開會,微博刷得停不下來;而在《小強升職記——時間管理故事書》中,作者假借角色之口剖析道:
時間管理的問題,其實是表象,往下挖,是和自己的溝通方式問題,再往下挖,是不相信自己堅持的東西,再往下挖,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讀到此處,我大有豁然開朗之感:管理不好時間,實質是管理不好自己的價值觀。類似的精辟分析,在這本書中比比皆是。作為一本暢銷的時間管理入門書,《小強升職記》以時間管理大咖教菜鳥學習時間管理的故事為例,將專業枯燥的理論有趣化,讓我潤物細無聲地掌握了以下10個時間管理技巧。
一、時間日志
歌里唱到“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時,總是滿滿的感傷,是啊,時間都去哪兒了呢?有幾個人能脫口而出自己一天都做了什么?反正我說不出來。
想要做時間的主人,首先要對時間的投入和產出心中有數,試試時間日志吧!以一小時或某個時間段為單位,記錄下工作計劃和實際結果,像這樣:
一個人的時間花在哪里,都是可以看出來的。我統計了一下周末的時間日志,發現自己刷微信用了5個多小時,吃飯等雜項用時2小時,跑步共計40分鐘,而坐在電腦前寫文章只有2個多小時。微信重癥患者表示,戒微信路漫漫。
實際上,記錄時間日志,是對時間規劃和行動的雙重監督,可以用來發現你的時間黑洞(吸引你的注意并讓你的時間消耗增多的事項),找到高效時段。日積月累,在高效率時段工作事半功倍,巧妙躲避時間黑洞,生活是不是很美好?
二、四象限法則
四象限法則,是由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提出的,該理論將事情按照重要和緊急程度劃分為四個象限:
大部分人通常忙于處理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事情,像個救火隊員一樣忙碌,沒辦法,緊急嘛,然后就每天都處于窮忙的狀態。書中告訴我們,最值得投資的部分是第二象限,只有拿出大塊時間優先解決重要但不緊急的問題,它才不會隨時間流逝而進入第一象限,讓你火燒眉毛,惡性循環。第四象限盡量別去做,第一象限又重要又緊急,當然要立即去做,第三象限盡量交給別人做,方法就是“猴子法則”。
道理都明白,難的是如何將工作事項一一塞入這些象限。你是不是糾結這個?對于工作事項輕重緩急的判斷,主要來自于你的職業價值觀,沒有統一標準。書中有一份職業價值觀自測量表,有興趣的人可以測測看。
三、猴子法則
這個太有效了,學會這招能避免80%的窮忙時間!威廉姆翁肯發現,自己在忙于加班的時候,下屬竟然在優哉游哉地打高爾夫,他認為,主管人員時間不夠用,很大程度上是沒有做好授權分責,而將太多應該下屬去做的工作招攬到自己身上,背上一個又一個猴子。
遇到同事要往你背上扔猴子,書中的建議是:
甩掉自己身上的猴子,或者將猴子放回到他的主人身上。
使用“猴子法則”有兩個重點:1.明確職責,確定這只猴子不是你的;2.注意溝通方式,明確、堅決、不生硬。
這真是不會拒絕星人、苦逼加班狗的福音啊,有多少人是為了幫忙而被動攬活兒上身?當老板說“這個產品做好了,你測試一下”,你就可以回復“好的,那能發一份產品文檔嗎”;如果同事說“這個bug怎么改,能幫下忙嗎”,你可以回復“我現在手頭正忙,你可以到bug庫里找找類似的bug是如何解決的”……穩、準、狠,把猴子甩出去,輕松多了!
四、衣柜整理法
做事靠系統,不是靠感覺。《小強升職記》作者將David Allen的GTD方法稱為衣柜整理法,分為捕捉、明確意義、組織整理、深思和行動五個流程。
捕捉:利用紙質便簽、電子備忘錄等一切工具,將工作事項以及突發、新增事項記錄下來,放入“收集籃”,而不是來一項工作就著手去做。
明確意義:判斷事情的實質,決定下一步的行動方案,然后分成“可以行動”“不能行動”兩個部分。可以行動的部分,包括2分鐘行動、項目、任務、行動、指派給別人完成的事、特定時間做的事,大部分是可以立即執行的操作;不能行動的部分,包括垃圾工作、將來某時才能做的事、參考資料歸檔這些工作。
組織整理:明確意義后,將工作分入3個清單、1張表中。
? ? ? ? ? ? ? ?日程表——存放特定時間要做的事,有提醒功能,作者用的是Google Calendar;
? ? ? ? ? ? ? ?行動清單——這是每天的主要清單,完成一項行動,就劃掉一項;
? ? ? ? ? ? ? ?項目清單——記錄關于項目相關的一切;
? ? ? ? ? ? ? ?將來清單——未來要做的事,每周回顧,看是否能轉化成行動。
深思:每天下班及每周都要回顧一下日程表和各清單完成情況,包括今天/本周都做了些什么(是否清空了收集籃),對哪些比較滿意、對哪些不滿意,推進了哪些重要的事(項目、任務),明天/下周規劃是什么。
行動:選擇最佳方案來執行。
五、番茄工作法
微觀行動首選番茄工作法。選擇一項行動,以25分鐘為一個番茄鐘,開始集中精力來工作,就是番茄工作法,具體可查看我以前寫的《終于找到高效工作之道——《番茄工作法圖解》讀書筆記》。
六、要事第一
從一天的工作失衡,到整個人生失衡,其實沒有差別,這就是“瑣事優先”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二八法則,但卻常常用80%的時間來出來瑣事,而不是最重要的事。
要做到要事第一,首先要目標明確、行動簡單,哪怕復雜的項目也要拆解成簡單的行動一項一項來做;其次要即時滿足,盡量在短時間內得到反饋,以便修正行動;再次,找到大塊時間去做最重要的事,即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七、SMART法則
此法則用來厘清目標,好的目標必須符合SMART原則。
S-Specific:目標要明確,有指向性,不能模糊不清。
M-Measurable:目標要可衡量,有標準。
A-Attainable:目標可實現,或者是經過努力可以實現。
R-Relevant:目標要與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完成此目標對其他目標有幫助。
T-Time-based:目標要有期限,在一定的時間內達成才有意義。
八、思維導圖
目標有了,項目框架、工作計劃、頭腦風暴可以用思維導圖來梳理。先考慮影響項目的因素有哪些,類似目錄,不需要太細致,形成框架;然后針對每項因素進行發散思維,不需要評估可行性、打斷別人,統統記錄下來;再次,精簡想法,從可行性角度對這些想法進行篩選和過濾,形成計劃。
九、甘特圖
甘特圖,用來顯示項目進度、時間、成本的簡單工具,由亨利·甘特創造。制作甘特圖,首先要了解項目有哪些里程碑(關鍵節點)和任務,任務超前、滯后完成關系不大,但是里程碑進度滯后,就需要重新調整計劃;其次要把控里程碑和任務的截止時間;再次,分工明確,每項工作都要有專人負責,多人負責的要標明主要負責人。
十、九宮格
九宮格,主要用來平衡人生。每個人都是身兼多職的跨界者,既是白領,又是妻子或丈夫,也是父母的兒女,把生活都奉獻給工作,未免太無趣了。
放一張作者的九宮格,各位體會一下,可以活學活用,改造成自己的模板。
說了這么多,你是不是對時間管理更有把握了?
文/花兒在北(曾用名:子曰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