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大學畢業,兜兜轉轉已經到了2016年尾聲,再過三個月就要跨入2017年了。面對時間不停腳步的走過,我們總是害怕,擔心,來不及很多事情。姑且叫做焦慮吧。
最近和幾個大學同學重新有了聯絡,有同學說她的老板也才三十出頭,大不了我們幾歲,已經上個月融資2000萬,公司做的風生水起。
而她自己,畢業三年,也不過每個月3000塊,還要負擔租房,生活各方面,一年下來根本存不了錢,她不由得憤恨:為什么別人能如此成功,而自己卻不能。
越想越焦慮,
害怕來不及在房價再次上漲前付了首付..
害怕自己還沒有多少積蓄,而父母已經年邁..
害怕到三十歲還沒有找到一個好人家..
我看著手機屏幕中她發來的一段段話,清楚的感受到手機那頭她的擔憂和無助。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周圍充斥著來不及的聲音,有各式各樣的焦慮,其實,別說在我們這個年紀,我覺得在任何年紀,任何人,都有焦慮。我也一樣經歷過焦慮,不安,但我不會刻意的渲染它。
一種“來不及”的心態一直也縈繞在我腦海里。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個視頻,具體的內容我已忘記,但里面有句話點醒了我:年輕人,別著急,凡事一步步來,你想要的都在路上。
巧的是,那天下午,我讀到吳秀波一篇文章,他寫了幾個人的故事,其中一個是經濟學家張五常年近80歲了,每周要寫1500字以上的專欄。吳秀波的結論是:是什么讓某些人變得與眾不同?那就是足夠的耐心。
這讓我一下子醒悟了,是不是可以慢下來,把注意力重新放在自己身上,不要拿別人的成功不斷刺激自己。
每個人的路注定是不一樣的,別人的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人生漫漫長路,別局限自己的視野,要關注當下,但也應該期待未來,不慌張的進入自己生命的每個階段。
在這個過程中,苦痛一定會比歡樂多,但認清這個現實后,反而能更踏實的做事,別急躁,所以最終的成功都是一個腳印一個腳印踩出來的,著急沒用,趕時間也沒用。
這個世界最缺乏的就是專注和堅持,能做到這兩點的人很少不成功的,為什么?
因為,這是做事的最基本的規律,可是我們都忘記了,被這個世界五光十色的東西繞的昏頭轉向,總想著抄捷徑,快點成功,到頭來卻悔不當初。
我們還很年輕,
我們有無限可能,
我們更有大把時間去嘗試和等待。
千萬別著急,好事多磨,用耐心和堅持等待碩果累累的那一天,那一天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