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終于看了覬覦已久的《基里科&莫蘭迪——意大利現代藝術的光芒》的畫展,作為繪畫藝術的純業余看展愛好者而言,兩個月前買“早鳥票”的決定因素有兩個:一是對于策展平臺“藝倉美術館”的專業態度和實力的認可;二是對于兩位大師共有一段“形而上畫派”而好奇。
首先來了解一下喬治·德·基里科:
1888~1978,生于希臘(父母皆是意大利人),后因為家庭、求學、戰爭等原因輾轉顛沛于德國、法國、意大利,有過兩次婚姻,年近60歲時定居于羅馬直至終了。形而上繪畫風格的創始人,29歲時創立了形而上學畫派,30多歲時又轉身回歸傳統和古典,被超現實主義者們斥為“叛徒”。除了繪畫以外還涉獵了雕塑、舞臺劇景設計、甚至舞臺服裝的設計等。是一個超級“自戀狂”,有不同時期的好多張自畫像(此次展出是50多歲時的,見圖1)
? ? ? ? 圖2是網絡上找來的,基里科在形而上時期的名作《一條街的神秘與憂郁》,圖3是這次現場展出的基里科老年時期重新復盤的作品,名稱改為了《一條街的神秘與憂郁,推鐵環的小女孩》,要強調的是,除了可以直觀到的色彩亮度不同以外,還藏著兩個小秘密哦……到現場來享受一下發現的喜悅吧。嗯,有人說如果能記住這幅畫,也就是記住了藝術史中很重要的一件作品。
? ? ? ? 圖4《戴奧米底斯的馬》一如既往地包含了希臘的背景元素,圖5是為數不多的青銅雕像作品《赫克托爾和安德洛馬刻》,圖6是基里科晚年復盤的另一作品《古代石膏像與橡膠手套》(之前作于形而上時期的同樣作品名稱叫《愛之歌》)。
? ? ? ? 圖7和圖8都是基里科晚年時期的作品,圖9為較早期的作品,整個畫面給我的感受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基里科生活的安定,他的畫作色彩越來越明快,只是骨子里的形而上意境一直都在。
? ? ? ? 其他的畫作不一一枚舉,在他多形態(居然還有他為圣約翰的《啟示錄》作的20幅版畫插圖以及設計的多角色舞臺劇服裝圖)身處不同地域(現場是以這種方式分展區的)的作品延展中,想象一個生命中經歷多年戰爭且經常改變地域生活的畫家對于藝術的堅守;想象當年基里科宣布離開形而上畫派回歸古典時,頂著“叛徒”的罵名堅持想要的創作風格;感受他作品的沖擊力和貫穿他作品中的形而上意境的絲縷變遷……
? ? ? ? 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從來不缺乏各個時代多人的追隨和多角度挖掘,或許他自己的表達可以傳遞更多真實。感謝仔細又貼心的策展人展現以下文字。
關于喬治·莫蘭迪:
1890~1964,意大利著名的版畫家、油畫家,博洛尼亞人,根正苗紅的美院畢業,之后終身教授繪畫和版畫,其作品還上過意大利的郵票,超級超級超級大宅男,一輩子單身且無任何愛情記錄,經歷了與基里科共鳴的形而上畫派時期之后回歸自己的風格,作品內容范圍僅為靜物、風景、花卉。在他那個集畫室與臥室為一體的工作室里與靜物繪畫用的瓶瓶罐罐死磕了40多年。
? ? ? ? 莫蘭迪的作品名稱太好記了,上面圖1、2、3都叫《靜物》,只在后綴里通過年代、藏館和尺寸才有了分別,當然最重要的是畫面和色彩都是不同的。這些看似灰暗的中間色調所表現出來的物像似乎有種魔力,靜靜地釋放著簡單美。所以有了至今設計界都崇尚的“莫蘭迪色系”(杏白、鵝黃、酒紅、霧霾藍、石英粉、橄欖綠、丁香紫、焦糖棕等等)以及“莫蘭迪灰”(也稱高級灰),各種不飽和色互相結合,得到柔和的視覺感,現代品牌中無論服飾、家具、物件的設計中都樂于使用莫蘭迪色,以提高氣質和品質感。
圖4《玫瑰》圖5《罌粟》圖6《花》,當然多數這個系列的畫都像圖6一樣叫《花》,創作時,通常莫蘭迪會先上一層亮色,在沒干時立即上后續的調和色,讓畫作產生了某種“內部生發”的暖意。至于這些花,是鮮花還是干花他都不介意。
圖7、8、9 都叫《風景》,要么是莫蘭迪的家扎達大街周邊,要么是相距47公里的鄉間別墅格里扎納的周邊,他不在外景作畫也不到處跑看景,除了晚年時為了看塞尚的畫展去了瑞士一兩次以外基本沒離開過意大利,最多弗洛倫薩、威尼斯走一走,其大多數時間都呆在博洛尼亞深居簡出、潛心創作。
? ? ? ? 對了,上面三幅是他的版畫作品也必需要展示一下,一直都獲得了極高的美譽。這是一種更細致和極致的美,走近前屏息凝神去看和感受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 ? ? ? 2016年夏天,78歲的美國攝影師喬爾·邁耶洛維茨來到了莫蘭迪的家鄉,拍攝了他在扎達大街的工作室/臥室(見下圖),用鏡頭記錄下陪伴了莫蘭迪整個創作生涯的將近270件物品(此次展出了三幅),并匯集成了影集作品《莫蘭迪的靜物》。他說:“莫蘭迪最令我感動的地方在于,他筆下的這些靜物,幾乎就是我們的寫照。每個生命都不同,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同,但對于我們這些平凡普通人來說,每一天都可能過的千篇一律,只有極其微小的一些變化。”
莫蘭迪這樣說:
? ? ? ? 基里科和莫蘭迪,除了形而上學剛剛興起的3年里兩人有交集外,他們是截然不同的;從另一面他們又有相同之處:都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跟風后轉而呼應內心的真實意向堅持了后續的創作。我想這也許是策展人靈光閃現將他們倆并展的原因吧。
? ? ? ? 看展的順序是從基里科的濃烈色彩和沖擊開始,中途轉而到了莫蘭迪的“溫柔鄉”里,結束時對著的正是莫蘭迪的工作室。很善解人意的設置,整個展覽140多套作品來自于包括20多個博物館、藝術基金會和個人藏家的共同貢獻,才有了這次一地的大飽眼福,實屬難得。
? ? ? ? 想要真正感受大師的偉大——來看原作。來現場,近距離感受基里科作品的色彩和立意的沖擊,感受莫蘭迪作品的溫柔和色彩的層層暈染。生活是具體的,當遙遠的美來到身邊時,定要抓住機會去感受和享受一下。
? ? ? ? 當看到《未來簡史》一書時,我有了可能很快被世界拋棄,被機器人玩耍的焦慮;當看見那么多新事物一波一波涌出而不能理解時,我也焦慮……此刻,寫下這篇《看展歸來》,突然有些許平靜。或許對于人生的思考,也當如此:不在于是否常在前沿浪尖,而在于你個人,能否選擇并努力堅持在適合你自己的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