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原創分享第139天
中午踏進小區,一幅黑色挽幛直刺雙眼:沉痛悼念xxx同志。一打聽,逝者:男,三十六歲,猝死。留一兒一女,兒子十歲,女兒七歲。扼腕嘆息,人生無常,黃泉路上無老少!閻王爺隨時隨地都可以給蕓蕓眾生按下休止符,任你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
? ? ? 死亡,最能觸動人們對活著的思考。看到死,除了對亡者的惋惜之外,恐怕就是很慶幸自己有幸還活著,然后大都會說:好好活著,活著就好,及時享樂,該吃就吃,該穿就穿,該喝就喝。今天脫掉的鞋不知明天還讓穿否?
? ? ? 但這樣的想法往往有一個時間節點。過不了幾天,不舍得吃的繼續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的繼續不舍得穿,習慣拼命的繼續拼命。很快淡忘了死亡的殘酷!“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他們繼續沿襲固有的生活方式的理由!
? ? ? 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結局,只是早晚來到而已。所以“你不可以決定人生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人生的寬度”就體現出對生命質量的要求。長度很大的決定權在那個人人都討厭的家伙手里,而質量卻可以把握在自己手中。
? ? ? 什么樣的生活才算有質量?不同階層的人有不同的標準。窮困潦倒的可能認為有錢就是有質量,病魔纏身的可能認為健康就是有質量,親情匱乏的可能認為享盡天倫就是有質量,身處戰亂的可能認為炮彈停飛就是有質量,追求自我實現的可能認為一個個目標能達成就是有質量……
? ? ? ? 林清玄說:真正的生活質量,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在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再進一步,生活質量是因長久培養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豐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覺找到生活中最好的東西;在內,則能居陋巷而依然創造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生活質量就是如此簡單。它不是從與別人的比較中來的,而是自己人格與風格的表現。
? ? ? 怎樣才能活出質量呢?在我看來,生活不茍且,人生有愿景,光陰不虛度,做事不違心,對己不苛求,于人不攀比……能做事,會享受,安然恬淡中盡心竭力,盡心竭力中安然恬淡,這就是有質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