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我對她的愛與恨

今天在圖書館,一個封面寫著“親密關系是否真的存在”的雜志映入我的眼簾,我一掃而過,2分鐘后我回頭來把它拿起。

多項研究證明,原生家庭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的親密關系。我突然想要深刻剖析一下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



我的家,給予我獨立的能力,也給我淡漠的氣質

爸媽從我兩歲時開始外出工作,離家2小時路程,每周回家一或兩次,基本不過夜,中午回,傍晚走。因此,我們姐妹得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我們學會了自己定每頓飯吃什么,怎么做飯;學會該多久洗一次衣服,怎么洗衣服;學會自己安排作業,怎么問作業才能獲得答案。

這些方方面面,從生活到學習,從衣著到家居,我們姐妹都能照料得好好的。自此,獨立成為了篆刻在我內心的最重要個性,也是重要的技能。初中就離家住宿也簡直毫無壓力,到大學離家千里也是淡定適應。

極獨立的人不喜歡遷就別人,喜歡按自己的習慣做事。在女生堆里,這樣的人注定獨來獨往,不想花三十分鐘等別人一塊去吃飯,不想時刻被問“你為什么要這么做?”,不想時刻被牽絆的感覺,于是成了獨行俠,很多不熟悉的同學都會覺得我脾氣不好,只因我希望能高效的完成事情。

看來一直單身23年也是有原因的。但一個并無太多交集的朋友卻從不穩定的聯系后走進了我的生活?;仡^一想,如果他早早的意識到要追我的話,估計我會反感而逃離吧,畢竟我不喜歡等啊。8年間,多少同學朋友來了又去,但最后他仍舊在身邊。對于我這種不求別人幫忙,自己能搞定大小事的女生,留有一定空間,守著,隨傳隨到,似乎就是極好的相處了。

我的家,給我自由的言論,也給我爭吵的本能

我家也許跟很多傳統的中國式家庭不同,爸媽工作上是合作關系,兩人地位類似,并沒有常聽說的慈母嚴父的分工模式,因此父母和我們聊天不會端架子,不會要求畢恭畢敬。家里從小可以自由發表看法,可以相互開玩笑,父母也會相互開玩笑,我們都愛說什么說什么。

父母溝通中除了相互開玩笑就是爭吵,吵到幾乎要動手的地步。年輕時的他們會突然惡語相向,作為孩子的我們只能手足無措,無奈對視。

父母的相處方式深刻影響到孩子在親密關系中的相處方式。我會因對方的某個細節而情緒突然變壞,然后情緒發作,甚至會惡語相向或消極應對,會想到要分手。那種時候我自己也會覺得手足無措,我覺得自己不該受情緒控制,但卻又無法擺脫,不能做到自己低頭。

而我的他會默默忍受,會反觀他自己的問題,會給我一點發泄的空間卻又一直守著我,讓我可以隨時轉身。我的理性逐漸戰勝本能,我也會逐漸反省自己,用溝通漸漸取代爭吵


愛與恨,都是我們該擁抱的

原生家庭給予我們很多很多,不管好壞,我們只能全盤接受。我曾看過有人會不斷批判自己原生家庭的不好,來分析自己的現狀是多么的糟糕。他們嘲諷父母的傳統作派,抱怨家里的窮困,不滿意父母的背景不硬,抱怨父母個性不好影響了自己的個性,甚至有抱怨父母影響自己找對象的。我只想說,作為成年人的各位,成年的定義就是,你該為自己負責了。在抱怨之前,你何不想想父母為你的成長付出了多少心力,你身上的優點又有多少來自家庭?事情都是有所得必有所失,世界從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家庭。

所謂成長,就是要認識自己,完善自己。通過自我認識、與他人比較、閱讀與歷練,認識到原生家庭賜予的缺點,我們通過努力去面對它,消化它,逐步走向完善自我的道路上,幸福也將隨之而來,扎根下來。



覺得有價值的話就贊賞1塊錢吧~!小妹盼著打賞買書呢,在此謝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做滋養自己的事,一心一意成為自己,唯有如此,生命才能結出它最飽滿的果實。 這一周做了覺察,當有什么憤怒的情緒及念頭...
    莫陌_fe50閱讀 244評論 0 0
  • 今天講了剩下的窗體和數據庫的知識。 還講了昨天安裝了新軟件。
    呂林樺閱讀 201評論 0 0
  • 謙謙君子最難為 愛恨情仇英雄淚 無邊夜色瀟瀟雨 自在流螢比翼飛 無端彩蝶逐香去 婀娜美人一點紅 滿園春色多嫵媚 卻...
    幻夢邪魂閱讀 29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