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三天的假期很快就過去了,又要回上海的學校了。人生最大的無奈莫過于假期太短,玩得還不夠盡興便又將你從桃花源帶入現實地帶。無奈!
坐在車上還回味著小鎮的余香。陽光暖暖地從車窗外窺探進來,坐在去常州的車上,我慵懶地斜倚著,貪婪地欣賞著沿路上陽春三月小鎮清新的風光。都說大自然是最美的,確實是這樣的。
道路兩旁的小樹剛剛抽出了新芽,毛茸茸的,就像嬰兒剛長的小頭發一樣,用手掌輕撫著定會被它弄得手心癢癢的。如果說新芽是嫩嫩的綠,那一望無垠的田野便是一種稍稍成熟的綠,讓整日對著電腦的我看著特別舒服,如果能天天對著這樣的顏色也許我就能扔掉鼻梁上那個格外討厭的東西了。車子再往前駛著,油菜花田開始映入眼簾,忙拿起相機按下快門,本來班級還想清明組織去江西婺源觀賞油菜花田,可是在家里我也同樣讓自己的眼睛大飽了眼福。綠色黃色有了,怎能缺少紅色的點綴呢?不用急,桃花已經展開它的笑顏了,突然想起了一句唐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雖然這詩本就很感傷,但于此時心境的我來說只截取了其后半句,竟變成了一句很開心的句子。曾經問過大學一個朋友有沒有在河邊洗衣服的經歷,她睜大了她那漂亮的雙眼“衣服還能在河邊洗嗎?”仿佛河邊洗衣服只是屬于西施的時代(西施浣紗的典故)。其實,小鎮上很多家庭婦女還是鐘情于在河邊洗衣服,因為這樣洗的衣服很干凈,而且很方便。媽媽經常說我洗的衣服不干凈,在宿舍自來水下洗的衣服怎么能有小河里洗的干凈呢?在學校里洗過的衣服是一股洗衣粉的味道,而小河里漂過的衣服卻是陽光的味道。正好此時坐在車上也看到幾個婦女在河邊洗衣服,此時的河水肯定很暖和,河中的小魚也一定游得很暢快,睡了整整一個冬天也該出來活動活動了。記得小時候跟著媽媽去河邊洗衣服還能看到很多螺絲在碼頭上曬太陽,伸開它們柔軟的身體悠閑地躺著,而那陣陣有聲的棒槌聲,它們則權當作美妙的音樂,甚至棒槌敲擊下的碼頭的顫抖它們也全然不管,完全當作是按摩了。
小鎮的美完全是大自然的贈與,哪像被推土機蹂躪得不成樣子的大城市那樣還需要人工刻意地開辟綠地。這精心打扮過的所謂的美在我看來還不如小鎮的一角。小鎮的美就像一個清新的婉約的女子,只要略施粉黛就足以讓我如癡如醉。
小鎮有它的歷史,據說還跟三國時候的大將軍呂蒙有關,是他的一個小城池,因此小鎮的名字就叫做呂城。小鎮雖小,但還有它的“河南河北”。可別誤會,此河南河北不同于彼,京杭大運河橫跨小鎮,因此河的南邊便是河南,河的北邊便是河北。很有意思吧。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來形容小鎮最恰當不過。想買什么總能在小鎮上買到,炸臭豆腐的老奶奶總是拿個小板凳在那里炸著,修鞋子的鋪子也總是在老地方,烤鴨也總是那家最好吃,還有以前幼兒園旁邊的賣文具的小叔叔,小時候總是甜甜地喊著“小叔叔”,現在雖然已經很老了,可印象里卻總還是他年輕時候的樣子。
小鎮有它獨特的霸氣,“人有肯德基,我有奧克基”,“人有麥當勞,我有麥香城”味道好像也不比正宗的差,小鎮的人們還很樂意光顧。外面的山寨文化被我們的小鎮演繹地如火如荼。什么專利,產權,在這里統統不管事,山高皇帝遠,哼哼,你能拿我怎么樣?
小鎮還有它凄美的愛情故事。住在小鎮上的人們都知道一個精神有點恍惚的老者,每天上午都會去小鎮上的火車站(廢棄的小站),然后傍晚的時候再回來。天天如此,似乎從沒有停止過。其實那位老爺爺之所以會這樣是有段很美的愛情故事的。老爺爺年輕的時候,是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大學生,在大學的校園里和一個女孩相愛了,可是家中卻早已經幫他定好了親,老爺爺極力反對,可是家里的態度也很堅決:一定要回家完婚事!老爺爺無奈,只能在大學畢業那天和自己心愛的姑娘相約:他先回家勸說父母,等父母同意后他就能和女孩永遠在一起了,而且老爺爺還和女孩約定,讓她火車站等他回來。可是,等老爺爺過了幾天,回到火車站的時候,他的戀人卻走了,他一直等了幾十天…她沒能遵守自己的諾言。老爺爺不愿意相信女孩背叛了他,于是天天去火車站等她,相信她總有一天會回來。老爺爺一直等到了今天,他還在繼續著…
以前聽奶奶說:
清明之前吃滿五次馬蘭頭眼睛就會很亮。以前小時候在家媽媽總要逼著我們吃,很奇怪,小時候對于馬蘭頭的味道很反感,總是不情愿地吃,可是現在卻很懷念那種特殊的味道。今年清明之前沒有能夠嘗到馬蘭頭的味道,可是在清明的第二天,奶奶卻做了一道涼拌馬蘭頭,非常好吃,小時候的味道。小鎮上關于清明的習俗還有很多,清明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口都要插上一支楊柳枝,還要吃一種野草包著的團子,那團子比起艾青做的青團子好吃多了。清明是很多植物生長的分界點,清明之后的馬蘭頭,薺菜都會變得比較老,吃起來口感不是很嫩(我們家的馬蘭頭是奶奶清明之前挑的)。還記得小時候的某個春天,同樣是雙魚座的媽媽突發奇想,要帶妹妹和我去田邊挖薺菜,那天挖的薺菜已經不記得有多少了,可是那天的快樂卻永遠記在我的心里。就像采蘑菇的小姑娘一樣,提這個小籃子,屁顛屁顛地跟在媽媽的后面,媽媽挖薺菜,我和妹妹則欣賞田邊漂亮的小藍花,小豌豆花。那是只有在油畫里面才能出現的美妙的畫面,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是我的記憶里最美麗的春天。和媽媽在一起的日子總是那么開心?,F在爸爸媽媽都到天津去工作了,我和妹妹也在外地求學,現在的春天也不能和媽媽去挖薺菜了,好想爸爸媽媽。過幾年等爸爸媽媽不再辦廠了,我便年年陪媽媽去挖薺菜,不管那時我工作有多忙,都要在最美的日子里陪爸爸媽媽一起過,因為沒有什么比他們更好了,他們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即使我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我還是要將最多的愛分享給他們,沒有人可以代替他們,即使是我自己。記得八歲那年夏天,我被放在鄉下奶奶的家中,那時的我異常調皮,爬樹,抓蚯蚓,掏鳥窩,光著腳丫子到處瘋跑,就像一個野孩子。可是到了九月開學的時候,我的腳卻爛了,鞋子根本無法穿,更別說走路了。于是開學的時候,爸爸便用小手帕把我的小腳丫包著,天天上下學的時候背著我,風雨無阻。爸爸一直是一個表面威嚴內心慈愛的父親,他會將滿滿的愛放在心中。但是,小時候卻總以為爸爸不愛我們,直到那天趴在爸爸的后背,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父親的愛。那是像大山一樣深沉的愛,從小到大我和妹妹都像小公主一樣被寵愛著,從來沒有被爸爸打罵過,爸爸真的是一個仁者,我和妹妹做錯了事,他總能用最適當的方式提醒著我們。媽媽曾經說,如果哪天我和妹妹能找到像爸爸那樣的男人,她就非常開心了也許。可是,等到我要出嫁那天,爸爸肯定是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們就是他心里的一塊肉。
小鎮總是牽絆著我,似乎已經成為我甜蜜的負擔,可是我卻心甘情愿的被它牽絆著。因為這里是我的根,這里有我最愛的人。小時候總是糾纏著爸爸媽媽帶我們出去游玩,可是長大了,也去過一些所謂的美景,但是卻總覺得不及小鎮?,F在就想天天待在小鎮上,感受它獨特的美,獨特的悠閑。一位奧斯卡影后說過:如果連你的故鄉都不愛的話,那還有哪里能夠讓你牽掛的。是的,小鎮真的好像有某種魔力,不斷吸引我回頭觀望,可是當每當我再次觀看的時候,卻又是另一種美,就好像一個千面女郎,越看就越發現她氣質出眾,永遠都看不夠。
這篇文章不是寫給別人的,而是寫給自己的。別人不能體會我上面的文字,那是要長久地待在小鎮上才能體味出來的美麗。而同住在小鎮上的人也不一定能和我感同身受,那還需要和我有同樣的心境。我寫它因為我怕自己會遺忘,等到老得不能動的時候,還能翻開它,重新品味那令我如癡如醉的小鎮。而那時的小鎮,說不定已經被“美麗城市的締造者”推土機推得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