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初中的時候我們班主任說過的一句話:“在別人都在往前奔跑的時候,你停下來或者轉過身往回走也許時別樣的風景?!边@是一種逆向思維的思考方式。在當前,潮流一般的信息和各種意識的沖擊下,我們大多數人選擇的方式就是“隨大流”,生怕被時代的潮流落下。我沒有出國過,也沒有仔細研究那些歐美國家的人們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至少在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工作方式基本上都存在著“隨大流“的行為模式。
隨大流,有這么幾個特征:想到大流,我們可以想到黃河,長江等等波濤洶涌的樣子,所以大流不單單的流量大,其帶來的沖擊力也很大,大到你若落入其中,幾乎不能夠逃脫被沖走的命運,你幾乎沒有機會選擇如何逃脫,除非你在落入之前就想好了;隨,這個字更多的感官是慵懶,被動選擇。從這兩點來理解隨大流,其實是有它的無奈性的,而這種無奈,就成了社會的主流意識,也就成了我們不去思考,不去逃脫的理由,因為潛意識告訴你,這就是生存的方式啊,難不成你要逆流而上,難不成你要成為瘋子?
你看,不想改變的人,總會有很多的理由,同時這些理由還有那么的佐證,如果不深入思考,我覺得他們說的可以接受,可是稍微想一下,就能夠發現一些問題,我們先來回想一下這么幾個問題:
你最近一次懷疑一個道理或者一個說法是什么時候?為什么懷疑?
你最近在思考什么問題,這個問題本身的概念,你懷疑過嗎,比如公平?
你最近一次深入的學習是在學習什么?為什么要學?
你最近關注最多的話題或者事件是什么?它讓你懂得了什么?這個事件的本身還是這個事件的發生的背景以及人的不同讓你懂得了那些道理?
…………
這類問題很多很多,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在問題本身提出問題。
我是個跑銷售的,10多年了,為了將客戶的關注點引入對我們的設備更有力的方向。我經常會提出或者討論一些話題,而這些話題的組合或者含義往往會讓客戶思考方向指向我想要的方向。我在這里不討論它好壞,關鍵想說的是,的確是存在這樣的一種方式,并且很多人知道,很多人運用,很多人被運用。這其實也是一種沒有深入思考的典型案列,我們如果不能夠對自己面對的問題提出多層次的深入思考,就不知不覺的又“隨大流” 了。如果這種“隨大流”讓你還能接受,那也就算了,關鍵是生活中,總有很多沒有耐心去想明白,看清楚的人迫不及待的跳進去,猶如“滾滾長江東流去……”,傳銷就是最典型的。
好,看到這里你一定也在思考,你經歷過哪些坑,哪些是自己跳的,哪些是被一幫人推擁著掉進去的,你能夠思考這些問題,就已經不是“隨大流”了。前面我們說了,“隨大流”是生怕被時代落下,其實這個根源是自我的安全感不足。最開始我們說,中國人最愛隨大流,最愛聚眾,其實底層是新中國成立至今67年,而那個動蕩不得生存的年代 太久,太深刻了。而穩定的這67年,其中又經歷了各種不確定和各種思潮,在組織中我們不去評價其中的倫理道德,我想說的是很多人一直都沒能夠把那顆不平靜的心安穩下來,仍然還是提心掉膽。
看到這,一定會有人說這是胡扯,我們每天不是生活得舒舒服服,感謝國家的強大富強,對嗎?是,現在確實是國家安定團結了,在世界也有了更強的話語權,而我說的那種感覺就像說是看問題要有層次一樣,那種感覺是深層的,就像是原生態的。舉個例子,現在心理學家已經給出人類面臨危險和壓力的時候,大腦空白,四肢緊張抖動,那其實是最原始的基因遺傳反映。在原始社會,當智人面臨猛獸圍困的險境時,他們的反應就是撒腿就跑,或者拿起石頭攻擊對方,大腦空白是因為此時的血液更多的被調配去支援四肢了。相對動蕩的時代,中國人現在安定的時代,還沒能夠把之前那動蕩年代的烙印磨平,至少說大部分人都沒能夠抹平,甚至說現在你認為安定的時代,對部分人可能還是不能安定,因為安定也是相對的 ,相對國與國之間,相對的你我之間。
如果你對我的這個觀點嗤之以鼻,沒關系,這只是我的認知,如果你對我的觀點,有些許地認同,那就請再深入一些吧。到底什么是安全感,我百度了一下:
安全感:是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以及個體在應對處事時的有力/無力感,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感。
安全感,首先是一種感覺,是一種心理活動。之所以不安全,是因為身體或者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無力應對即將產生的危險或者風險。既然說的需求,那就不得不提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他提出了了人的需求層次理論,把人的需求按照從低到高,臺階的樣式分為7層需求,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自尊需求,認知需求,審美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這個理論有兩個基本點:第一,每個人都有這7種需求,但是需求從底層發起,當底層需求得到滿足,才能夠追求高一級的需求;第二,7種需求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是存在的,只不過是存在的迫切程度不同,比如饑寒交迫的原始社會,人類最大的需求就是生理需求,先活下來!我把馬斯洛的7個需求,劃分為兩個層面,一個就是物質層面的,一個就是精神層面的。
好,說回我們的安全感。既然安全感是需求不能被滿足,那就要看到底是什么需求了。在大多數人看來,當前社會,我們已經跨過了生理需求為主這個階段,現在人們都在往更高的需求層次探求,由于社會上階層的存在,比如富人,小商小販,藝人,讀書人之類的,如果畫個時間線,就在此刻為準,他們需求層次是不同的,我們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就說更多的一類人吧:工薪階層。
工薪階層:總之從最基本的概念上來說的話,就是無論你的工作收入有多高、福利有多好,只要你是領取工資也非自己擁有實體公司、企業之類的人員,都是隸屬于工薪階層行列的
這一類人的共同特征(我也是工薪階層),就是領取工資的上班族。工資可以用來換取生理需求相關的食物和住所,所以這一需求層面就是物質層面的生理需求階段。最近我從很多渠道聽說,現在這個時代已經過了物質生活提供幸福感的時代了,現在需要的是心理幸福和滿足??墒?,我們稍微動一下腦子,就會回憶起很多跟食品安全有關的事件:三聚氰胺,蘇丹紅,激素豬,藥水葡萄,老鼠肉,重金屬水……,這里也是不勝枚舉。你要說你完全不擔心這些問題,我也信,反正哪些破事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可是對我們的后世子孫,那就不好說了。每個人都在抱怨的時候,也請大家仔細想一下,你是不是其中推波助瀾的那一份子。你看,我們只是假裝生理需求沒問題了,其實問題很大,對嗎?最底層的需求,沒有真正的得到滿足,還談什么安全感?自欺欺人!所以不難理解,蕓蕓眾生為什么“隨大流”,因為他們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驗證,前方是安全的,就像葛優那個廣告詞:
“選號碼就像進飯館,選人多的
神州行,聽說將近兩億人用
我相信群眾
神州行,我看行”
這個方法真的可行嗎 ?你需要自己思考!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由人們做事經?!半S大流”,想到了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定義我們聯系到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由于需求沒被滿足,所以存在安全感的缺失,為了找到驗證安全感的渠道,我們選擇去人多的地方,篤信那里人多,危險系數低。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元認知的過程,是對問題本身提出問題,挖掘的過程,由于每個人的認知程度和知識的儲備不一樣,所以元認知的過程和結果不求一致,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腦子里有這個概念,然后面對問題的時候不隨大流,或者即便隨大流,也做那些有準備,有思考的人。元認知就像是武功絕學中的上乘心法,得此心法會讓你做事更有目的性,并能夠收獲事倍功半的效果。
//后續我會更新這類文章,只為能夠深入思考那些讓我們覺得就是那么回事的事,大家一起做個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