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是南方常有的。
南方的屋檐仿佛總是掛著雨滴,像是特色的裝飾品。下雨的情景自然不必多說,但就算天晴,似乎也能透過空氣看到一根根細(xì)絲從檐角吊下,一直滴到腳尖。然而晴天必然是無雨的,也許只是習(xí)慣了罷,大腦便自顧自的把陰天的雨轉(zhuǎn)嫁到晴天里來,任性到不論眼中的情形,只管痛快。
記憶中的家鄉(xiāng),天總是灰蒙蒙的。來過北方以后才知道,灰也是有不同的。南方的灰伴著雨,而北方的灰多是霾。以往打傘漫步的信號(hào),如今變成了口罩的吶喊。誠然如此,有一件事卻是相同的。不論下雨還是霧霾,總歸是不宜出門,只好乖乖待在屋內(nèi)。在屋內(nèi),我總愛端著一杯冒著熱氣的茶,看茶葉一根根時(shí)而豎起,時(shí)而歪倒,放一曲悠長恬淡的音樂,坐在椅上,坐在床邊,翻翻書,寫寫字。人生而慵懶,縱使生活把我們的節(jié)奏拉快,也還是逃離不了對“愜意”的懷念。
記得小時(shí)候,每每天灰,不是已經(jīng)開始下著小雨,密集到拉成簾,在地上積聚了一灘灘水洼;就是幾點(diǎn)雨滴在空中晃蕩,偶然打在手背,宣示著先鋒軍的到來。人是有靈性的,對大自然的心情總是能感同身受。它難過,你也難過。它感傷,你也感傷。或許這就是為什么自古南方多出文人。雨是天的墨,浸的久了,很多事自然就懂了。
來京念書,見到了許多不曾見過的美景,唯獨(dú)很難再聽到徹夜的雨聲。如今,每逢下雨天,我總是幻想,這也許是家鄉(xiāng)飄來的云。
本文為《Myouth校園特刊》投稿,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My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