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榮耀”不是歷史的調色板

作者:歐陽婧(24)

近年來,一款名為“王者榮耀”的手機游戲大熱,而其中的角色名字都取自中國歷史和傳說中的著名人物。但是,在游戲中,角色們從形象到內在都與歷史或傳說完全不符合。對于這種現象我十分痛心,因為“王者榮耀”已經成為了歷史的調色板,顛覆了人們對歷史的認知。

為什么這么說呢?第一,這款手游玩家過億,但11歲至20歲的用戶比例高達54%。對于缺乏正確歷史認知的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構建“三觀”的關鍵階段。在這個時期,常識教育中的任何解構性強化、娛樂性調侃,都可能成為知識與價值教育中根深蒂固的負能量。在游戲的海洋里,李白、趙云、孫悟空穿越時空集體混戰,妲己、貂蟬與張良、狄仁杰跨越歷史愛恨癡纏……若課堂上再出現這些名字,孩子們的大腦會不會產生混亂?

二則,對歷史及歷史人物的敬畏,是文化傳承的底線。列夫·托爾斯泰認為,“歷史是國家和人類的傳記”。對于游戲中隨意涂改歷史的情況,我認為這是價值觀上的滑坡。在這個問題上,荊軻、李白等歷史人物,顯然與孫悟空等文學形象不是一個概念,但“王者榮耀”將他們全部糅合在了一起。這就好比我們走近一個花團錦簇的大花園,卻發現金玉其外,內里已因水土不服而腐敗發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前提,就是對歷史有敬畏,對傳統有方向,而隨意涂抹或戲說歷史,無異于拋棄我們的優秀文化傳統。

有人認為,“游戲從另一個角度激發起孩子對歷史的興趣,不必對游戲細說歷史大驚小怪。”對于這個觀點,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盤劍這樣說道:“我們可以對歷史進行藝術演繹,但我們不能改變已經由歷史凝集的民族情感,不能讓價值發生傾斜以至于崩壞。”而我認為,文化傳承,成也游戲,敗也游戲。當歷史被手游“整容”,文化就被商業“毀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些基本要素構成了歷史的經緯。“王者榮耀”作為一款大眾游戲,“扭轉時空”、“摧毀人設”,更顛覆了人們心中的歷史人物形象。這難道不是成了歷史的調色板,對其任意涂鴉嗎?若這類行為反得鼓勵,我們的文化底蘊又如何依存?

總而言之,“王者榮耀”對于歷史人物的一些做法是不妥的,但我們不應被其迷惑,要在書海中探求歷史的真知。與此同時,我也希望“王者榮耀”能剔除涂改歷史的弊端,不再做歷史的調色板,努力成為弘揚積極向上價值觀的好游戲。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