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看書這件事,只有兩段記憶,一段是初中的時候,開始看一些小說,特別是郭敬明的,那個時候很流行,還有他公司的那些簽約作家的書,幾乎全看過。另一段是高中的時候,開始看三毛,把她的書全看了個遍,太精彩了,關(guān)于她的生活和她的荷西。
上大學前,看的書總加起來我覺得連50本都沒有。
到了大學有了圖書館才有了一片新天地,陸陸續(xù)續(xù)借書看,但是沒有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直到去年,偶然看見線上有一個讀書打卡的活動,連續(xù)99天和朋友看一樣的書打卡就可以獲得去巴厘島的機票,然后就真的和秋一起看書,一起打卡了99天(實際是99次、97天,中途漏了兩天,當然最后也沒去成巴厘島),從那以后,就有了閱讀的習慣,甚至有段時間真的一天不看書心里就不舒服。
我不得不說,有時候覺得閱讀是童子功,有些書在不同的年齡看就會有不同的心境,而我童年、少年時期錯過的書現(xiàn)在看也會覺得幼稚,晚了,很遺憾。
今年在能力范圍內(nèi)看了恰好60本書,簡單做個小結(jié),今年最愛的十本書。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xiàn)在,我想看書也是。
《解憂雜貨店》東野圭吾
好像電影版也快上映了,可是不得不說,絕大多數(shù)的書翻拍成電影都沒有原版的好看,反而容易失望。
感覺這是一本治愈系的書,也是東野圭吾很少一點的題材。
書中的許多提問,也常常出現(xiàn)在真實生活中。
我之所以覺得治愈,是因為其實說到煩惱這個問題,還是需要自己解決,就是浪矢先生說的,其實他并沒有幫什么忙,是他們本身足夠努力,所以才可以解決困惑。這是我全書最喜歡的一段話。
當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說對幫助你的人不必記恩,而是需要明白,最重要的是自己可以拯救自己,所有的決定需要自己承擔后果與喜樂。
浪矢回信給了所有迷茫的人:“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對你來說,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這可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禱你可以相信自己,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
《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爾克斯
真的很厚,陸陸續(xù)續(xù)一兩周才看完。
醫(yī)生那句:“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 似乎很出名。
可我更喜歡最后一段:
“您認為我們這樣瞎扯淡的來來回回可以繼續(xù)到何時?”他問。
在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以來的日日夜夜,弗洛倫蒂諾·阿里薩一直都準備好了答案。
?“永生永世!”他說。
讀完整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情和性真的是兩回事。
讀馬爾克斯的書,我會一字一句的讀,不著急一口氣全看完,但放下時又老是還想拿起來看。他的文字真的很有吸引力啊。
PS:前兩天做了一個夢,就夢到了馬爾克斯,夢里想約他寒假一起吃晚飯,然后他答應(yīng)了,還和我拉鉤來著。
《愛你就像愛生命》王小波 李銀河
你好哇,李銀河
"當我跨過沉淪的一切??向著永恒開戰(zhàn)的時候??你是我的軍旗"
真的是情書的典范,但是,我想只有真的相愛的人才能寫出來這么美好的字吧 ?。
大家都說王小波是個有趣的人,一說到“有趣”兩個字總能想到他, 我之前讀他的《沉默的大多數(shù)》和《我的精神家園》時,還沒多大感觸 ,但是這本書讓我真的覺得他是一個很趣很可愛的人。
以前我老覺得情書挺美的,書信而言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它的意義,它所承載的情感 ,可內(nèi)容我總會覺得膩歪 ,但是讀到王小波和李銀河的信 ,覺得真的愛情太美了,他們的愛很炙熱到不肉麻 ,因為真話不肉麻,王小波把“愛”字說的太可愛了。
所以讀完書以后,我就覺得真愛太難了,就像李銀河說的:“遺憾的是 這種情形只發(fā)生在少數(shù)人之前 他們是最懂得愛的(有愛的能力),也是最幸運的(碰上那個可以愛的人)”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D.H勞倫斯
一天半的時間看完的,當時拿去自習室,以為不會看,哪知道一天都耗在看這本書上了。
勞倫斯是二十世紀英國文學史上很有爭議的一位作家,這本書是勞倫斯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因為書中的露骨的描寫,當時的保守派哪里受得了這個,所以最開始是他自己私人出版的此書,英美等到60年代才解除對此書的禁令。
不過勞倫斯這篇小說可不僅寫性,對工業(yè)文明導(dǎo)致人(尤其男性)的自然天性萎縮的批判才是真正的意圖。從書中康妮和克利福德的多次對話中就能看出作者的這種批判。我最開始以為這本書是女性小說,后來才覺得并非如此。
康妮經(jīng)歷過兩個情人,最后選擇了獵場守護人。但對于他們的結(jié)果,作者給予了一個開放式的結(jié)局。所以啊,一時激情過后能戰(zhàn)勝生活中的枯燥嗎?到底是對是錯?不知道。也許“飛蛾”知道。但這種對于愛與自由的追求,永遠不會錯的。
“在康妮看來,所有偉大的詞匯對于她的一代人來說,都廢棄了:愛情、快樂、幸福、家、母親、父親、丈夫,所有這些偉大恩、充滿活力的詞匯,現(xiàn)在都奄奄一息,一天天走向死亡。家是你居住其中的地方,愛情是不虛度光陰,快樂是形容好好跳一場查爾斯頓舞的詞匯,幸福是人們用來嚇唬別人的虛偽字眼,父親是光會享受自己生活的人,丈夫是一個你和他一起過日子,并且繼續(xù)興高采烈地過下去的男人。至于性,這個偉大字眼的最后一個,不過是用來描述一種興奮的非正式用語,這種興奮讓你片刻銷魂,而后卻讓你變得空前破爛不堪。破爛啊,似乎你的真正構(gòu)成就是這些廉價玩意兒,在不斷地磨損,直至一無所有?!?/p>
《刀鋒》毛姆
第一次看一本小說對任何一個角色都很喜歡。
埃略特,一生都活躍于社交的人,連到死的時刻還是要維持上流社會的高雅。對于社交的熱枕,并非他有什么陰謀或企圖,也不是阿諛奉承的卑鄙小人,而是他享受社交帶給他的快感,他依舊還是一個好心、樂于助人、善良的人。
伊莎貝爾,對于的好感來自于她說:“我唯一離開萊雷的理由只是不愿擋他的道。”我相信她是真心的,她知道如果他們在一起,不是萊雷給不了她幸福,而是她不能滿足萊雷。最后她嫁給格雷,過著上流社會的富裕日子,兩個人很幸福。她一直做著“大家都認為她該做”的事,離開不能滿足她物質(zhì)需求的男人,和同一階級的男人結(jié)婚,陪伴破產(chǎn)的丈夫,養(yǎng)育孩子,好好生活。
格雷,對妻子的愛有增無減,一直保持的愛慕和激情。對待萊雷,也很義氣,并未以為他曾經(jīng)和妻子有過一段情而心懷芥蒂,反而建立良好的友誼。
萊雷,這個大家認為他是瘋子的人,拋棄了自己的階級和富貴,只是去尋求、滿足精神的需求。太多人不懂他,他也不需要。他得到了快樂就足夠了。
生命有許多種形式,不管是哪一種,只要是自己自愿選擇并能得到足夠快樂的生活,那就是最好的選擇。不管那些高雅人士如何喜歡陽春白雪,我們蕓蕓眾生卻在內(nèi)心里都喜歡人人得償所愿的故事。
《向前一步》謝莉爾?桑德伯格
完全不雞湯的書才可以帶來思考和激勵。
我以為這又是一本成功人士寫出來雞湯味濃濃的人生之道,但完全不是的,正是因為作者她成功了,她才希望她自己能站出來帶給女性更多的力量,勇于追求,勇于反抗,勇于去爭取,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不要被性別束縛。
她不僅僅只注重個人成長,更希望能給女性、給社會帶來良好的影響,愿女性有更多的人投入都公益事業(yè),為社會做出貢獻,承擔社會責任,激勵女性更加積極進取,為實現(xiàn)“平等”而前進。
在這個時間點看這本書感觸挺多。
如果不再恐懼,你會做什么?
《蘇菲的世界》喬斯坦?賈德
陸陸續(xù)續(xù)看了幾個月才看完,一本哲學入門書,大致認清了一些哲學家及其觀點、理論,簡單的哲學史吧。以前覺得自己和哲學完全搭不上邊,看了這本書之后竟覺得哲學挺有趣的,非常晚的哲學啟蒙啊。希望自己之后真的能多讀讀哲學類的書。
作者寫得也很有意思,蘇菲一直收到代轉(zhuǎn)席德的信,莫名其妙認識了哲學老師,太多離奇的事發(fā)生在她身上的原因竟是她本身就是書里的人物,而且蘇菲還計劃著“逃跑”……但是席德也是書里的人物呀
世界的世界,這也是另一種哲學思維嗎?
《海邊的卡夫卡》村上春樹
虛擬與現(xiàn)實的交叉。虛擬的世界里深刻投射出現(xiàn)實生活的影子,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著虛幻的倒影。
文章中多次提到“隱喻”“回憶”“意義”,我說不清道不明,所以才是耐人尋味。
有時候我在想村上每次書中提到的一些東西其實很現(xiàn)實,也挺悲涼的,我感覺不到特別多的積極性,似乎生活真的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所有人都沉重的活著,這種沉重來自于回憶和未來。
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生活太難了,但其實也沒那么難吧?
《異鄉(xiāng)人》加繆
被書的封面所吸引,加繆太帥了。
因為陽光刺眼意外開槍殺死了人,不論怎么解釋也無法說服法官與律師,因為實在是不符合邏輯。可是,事實就是如此。
世人偏要把很多事情找出邏輯與理由。太扯了,沒有誰一定要生活在世俗既定的信仰、道德等約束下。
這個世界已經(jīng)充斥了太多被夸大的感情與道德,人們統(tǒng)統(tǒng)活在別人的目光中,我們的行為不知不覺的已經(jīng)帶上了濃重的戲劇化和形式化而不自知,我們害怕別人認為我們偏離了主流世界的價值觀,害怕被隔離化被邊緣化,所以強迫自己成為這個世界認可的人,耗盡一生的心力去爭奪那些榮耀的標簽,可是,加繆不在乎啊,只想作為一個局外人,或者說,“被迫”成為一個局外人,“這不是我們的錯”。
《我們仨》楊絳
"我一個人在懷念我們仨"
其中令我最感動的兩個細節(jié)便是:“探險”和“石子”,是他們家保持了許多年的習慣。“探險”:每一次小小的散步都趣味十足,不管是熟悉的老路或者是某新城市的新路,都能從中得到快樂的路途?!笆印?每個人在外面遇到的奇聞異事或者有趣的小事,都會記下來,然后講給彼此聽,三個人之間都沒有秘密,每個人在“外面的世界”發(fā)生了什么事,都清清楚楚。
完整書單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