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吉祥十三少;照片:菌子寶貝
圖片發自簡書App
竹筒飯,顧名思義就是用竹筒代鍋煮米成就的特色美食。
圖片發自簡書App
起源是湘西山區少數民族進深山勞作時,為了簡便,從不帶鍋灶炊具,只帶上大米或者糯米。做飯時就地取材,即砍下一節竹筒,裝進適量的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當竹筒表層燒焦后,筒內米飯立即熟起來了,清香撲鼻,美味可口,簡單明了,容易上手,這便是竹筒飯。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大陸到臺灣,從廣西到湘西,只要盛產竹子的少數民族山區,一般都有竹筒飯的習俗。
圖片發自簡書App
醉美金秋,最醉不一樣的竹筒飯。清香秀氣的竹筒飯總是這個季節的最愛,當竹香與米香的融合浸潤,品嘗那一剎那的唇齒留香更是回味無窮。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將糯米、豆角、酸辣椒一定比例的混合,這是今天整個竹筒飯項目的核心內容。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真在尋覓合適的新鮮竹子——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然,除了以糯米為主料的食材,竹筒飯沒有竹筒也是枉然,首先得挑選一顆粗細適中的新鮮竹子,而且必須要現砍現做的新鮮竹子,才能保證擁有清新新鮮的竹香。
圖片發自簡書App
選竹子、砍竹子、抬竹子、鋸竹子、灌糯米……只有挑選最新鮮的竹子配合最優質的食材,才能收獲清香秀氣的竹筒飯。
圖片發自簡書App
注:好哥們菌子寶貝正在一板正經的鋸竹子。
圖片發自簡書App
注:菌子寶貝展示鋸好的竹筒,粗細和長短剛剛合適。
圖片發自簡書App
注:菌子寶貝向竹筒中認真的灌注糯米。
圖片發自簡書App
注:灌注好糯米的竹筒在柴火堆中噼啪作響。有朋友問了,是如何堵住竹筒口子的呢?我們有秘密武器,那就是~大小合適的紅薯!一舉兩得。
圖片發自簡書App
注:竹筒外皮已經烤焦,聞到一陣陣獨特的清香,竹筒飯應該熟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注:清香可人、顆粒飽滿,誘不誘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香噴噴的竹筒飯配上道地的湘北農家菜,這種韻味真是沒話說!
圖片發自簡書App
用糯米香竹煮制成的竹筒飯,就藏在青翠的竹節里,香軟可口,口感柔韌,米香飄飄,融翠竹清香于一體,味道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