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教育部鼓勵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
14年教育部允許大學生休學創業
再次鼓勵大學生創業,敢為人先,跌倒了再來
隨著一些政策的公開,大學生創業免稅,創業無息貸款,地方也積極開展了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工作,并推出了相應的鼓勵政策,隨著大學生創業潮一夜刮來,在宿舍討論最多的就是創業、創新點、大蛋糕、空白,這個風一直刮到今天從沒有停止過,今年6月份,一位還未畢業大學生找到我咨詢創業的事情,我看了看他們的方案,直呼太天真了,什么是空白,什么是痛點,什么是癢點,你有沒有入這個圈子,知不知道這個圈子的水有多深,項目一點創新點都沒有,除了模仿就是拷貝,我不建議他創業,直接拋出幾個方面讓他們自己考慮,盲目的創業會害了自己。
2010年的我和他們一樣,懷揣著一顆即將成為千萬富翁的心開始首次創業,經歷過坑趟過水,現在想想其實我們當時第一步就已經邁錯了,
1.產品的定位
在這個已經被別人做爛的行業我們要明白誰才是我們的真正客戶,我們的產品與同行者有什么樣的不一樣的地方,我們的創新點突出在哪里?這些創新點能不能引起用戶的注意,公司地址選在哪里?原產地還是某個城市的某個寫字樓?產品的定位面對什么樣的群體,群體的具體劃分和相應的一些策略和具體實施的方案完善不完善?
2想象的過于完美
對產品的遐想過于完美,對客戶群體遐想過于完美,對市場遐想過于完美,這些完美害死了創業。
3.資金把控方面
大學生創業資金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在校期間平均花費1000左右的孩子去管理十幾萬、二十幾萬的資金,有點難,不知道怎么去花,不知道資金怎么用在刀刃上,無息貸款就是個坑,記得這個是要還的,形成不了現金流就不要去碰這個,有的申請不下來無息貸款去碰了小額貸款,碰的那一刻你就已經失敗了,你多大的利潤才能讓你把這個空填補上,何況你的眼前一片空白。
俞敏洪:大學生創業項目里95%沒創新
馬云:100個人里面活下來的只有1個
沒有創新意識,大學生哪來的產品創新,一直是模仿模仿再模仿,用戶要什么都沒有明白,更別談什么商業模式,要記住,你認為是蛋糕的地方,別人早就已經分析的很透徹,對大學生創業的建議是:停止創業去就業,工作兩三年再出來創業,到時你會清楚你要什么、想什么、做什么,從哪個方面去創業
扯了那么多 就一句話:
你想創業、不懂經濟、不懂商業、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法律邊沿,你只有勇氣、只有夢想、只有天真、那么也就只有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