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這樣的好老板為啥我沒遇到?

今天這個話題,帶點心靈雞湯的味道。不過值得一品。

發生在我們合作團隊身上的真實案例,讀懂這個案例,也許你就能明白什么是管理的藝術,什么是組織的魅力。

先提煉幾個關鍵點。

1、組織不行,人就驅動不了。

2、BOSS一定得是“燈塔”。應該做三件事,鞭策、鼓勵、陪伴。

3、整個團隊要經常復盤,問問自己,初心是什么?想清楚目標和方向,小步快跑嘗試!

從一個“迷茫”的公司說起

這是一家國外的進口商,他們在中國找廠家生產,貼自己的牌子,然后把這些帶品牌的產品鋪到當地的分銷渠道。

這家公司的老板是老麥的忘年交,十幾年來一直沿襲這種生意模式。現在他特別痛苦——被客戶給“綁架”了,給備庫存、讓欠款,賬期長,庫存壓力大, 公司的金周轉特別困難。另外各項龐雜的企業運營開支,不增反減,吃掉了利潤的大頭。

比如在國內的采購處,他有3個采購員,一個主導2個骨干,一年只完成1000多萬的采購額。老麥的另一個合作團隊,一個人就可以搞定3000萬的采購額。

老麥給他們公司做過財務分析,有這樣的人員配備,不應該只做這個數額的采購量,人力資源極大浪費。為什么采購量上不去?

中國采購處的負責人,跟老麥談。她發現一款價格特別有優勢,時下正興起的產品,反饋回總部希望老板動員業務員,業務員組織客戶下訂單,以預定的模式把量拉起來,中國這邊馬上就可以安排生產。

老板連連說:“不行,不行,客戶一定要我們備好庫存,不會先下訂單的。”

老麥和這位老友一起拜訪過客戶。他們從來不找決策者主動推銷產品。而是直接拜訪門店的經理,門店經理查看下產品庫存,看缺什么貨,再讓他們提供報價。他們得和很多人競爭,價格隨時都可能調低,單量隨時可能減少。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被客戶“綁架”。

這位老友雖然特別痛苦,卻下不了決心從這落后的生意模式中走出來,去嘗試新的營銷模式。老板自我設限,組織模式不行,員工就得過且過,人就驅動不起來。

談心談出來的“轉機”

以前是客戶需要什么我們提供什么,現在是市場需要什么,我們主動引導客戶銷售什么。

對于這家公司來說,沉浸在這個行業十幾年,手握大量的后端資源,要找到優勢產品并不難,前端又有客戶資源沉淀。可以說,產品和客戶都是優勢,只要能把人驅動起來,主動去把產品和客戶完美嫁接,就有望起死回生。

產品、客戶、組織,現在這家公司是組織出問題了:模式不行、人浮于事。老麥和他們達成合作后,開始把凡菲的一些探索經驗嫁接到他們團隊,幫助他們完成轉型升級。

第一件事情,老麥特意去國外和這位老友,開會、聊天,談市場變化,談我們模式的運用以及成效,統一下三觀。談了幾天幾夜,沒搞定。

固執的老板搞不定,老麥就把他中國采購處的負責人也帶到國外,老麥和這位老板的所有會談、包括一起拜訪客戶,都讓這位負責人全程跟進。見證這個過程,第一次走到市場前端的這位老采購,看明白了為什么公司不掙錢、產品為什么銷售不出去。

她是這家企業十幾年的老員工,忠誠度和責任心非常高,又是一個不可多得的buyer,老麥要取得她的價值認同。通過她來“改變”這位固執的老板。

多次吃飯、聊天,加上一次的國外市場考察之旅,老麥終和這位采購達成共識。最后決定,在不對老友公司動大刀的情況下,讓這位采購直接帶團隊殺到“前端”,實現產品和客戶的完美嫁接。這樣做有幾個好處,

1、她對產品了解,熟悉供應鏈,花最短的時間完成從采購到銷售的轉型。

2、她帶領的后端團隊已經非常成熟有默契,可以維持現有業務正常運轉、無后顧之憂。

3、用最快的速度試水、做出成效,讓“固執”老板看到實踐結果,實現更大范圍的破冰。

鞭策、激勵、陪伴,BOSS應該做的三件事

這位中國采購部的負責人,一度也不太熱衷從采購到銷售的轉型。她在這個崗位17年了,一切按部就班,做得也非常出色,為什么要在這個年齡,重新出發走另一條路呢?

她手下有2個骨干,分別有六年和十年的采購經驗,一度也不太接受從采購到銷售的“轉型”。

幾個月前,為了加速他們“轉型”,老麥直接把凡菲最強勢,海外市場經驗頗為豐富的一位部門經理,派到他們公司,進行磨合、培訓。這位經理說一不二的管理風格,坦白說也給幾位“老人”帶去不小壓力,加劇這種“不理解”。

老麥以前也是這樣”逼著”凡菲的核心成員成長,很能理解這種“抵觸心理”,怎么解決呢?說到底,還是作為老板的格局,下面的人要清楚、明白,雙方的價值觀、方向要一致。

從國外回來后,老麥馬上到她們采購部,和她們閉門聊了一個多小時。解決這個問題。這樣面對面,聊天談心的效果特別好。談什么呢?初心!

老麥讓兩位骨干成員梳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是一份按部就班一成不變的工作,還是更多的可能?是一直重做采購工作,還是走到前端面對客戶提供自己的服務價值?

這是一個關于“初心”的選擇題。我向她們表達誠意,“路給你們鋪好了,前景光明,要不要走,我尊重你們的選擇。”當然在這之前,老麥說了很多鞭策她們的“狠話”。

第二,鼓勵!老麥分析他們轉型做銷售的優勢,比如對前端已經非常熟,只需要出去跑跑加強“歷練”就能順利完成“轉型”。

當一個BOSS要驅動人才的時候,光指路也是沒用的,你還得鋪路。我承諾他們會有老手來帶她們殺出重圍 ,一路“陪伴”,減少他們對陌生領域的試水恐懼。

老麥堅持的一個原則是,先做再說,如果你發現自己不適合干這行,還是可以做回后端采購,一樣在這個團隊里受重用和尊重。我們是團隊作戰的理念。

第三,互相理解。BOSS和員工談心,要直接真性情。我不避諱談空降一個部門經理過來的事情,我表明我的意圖,就是來帶你們的,陪伴你們成長的。

同時我也會強調,這個部門經理,之前也是這樣被我逼著“成長”的,轉型的過程很痛苦,但結果是美好的,她就是一個標桿,你們接受了這條路,就得積極配合,做出改變。

以上是老麥從這個案例中做出的一些整理,企業對人的管理,總結一句話,先組織模式,后鞭策、激勵、陪伴。老板是燈塔也是鋪路人,要給團隊試水機會,小步快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