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大學同學,自許吃貨兼大廚,結婚后有空就在家里炸油條、蒸饅頭、烤吐司,做的芭比奶油蛋糕、翻糖彩虹蛋糕、奶酪巧克力蛋糕專業(yè)至極。十多年前,上大學時,她就在宿舍自制蔬菜沙拉,還跑到蛋糕房和店家商量,親自做了一個生日蛋糕送給朋友。現在,她把興趣愛好發(fā)揚光大,成就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還有一位大學同學,常常在朋友圈里曬水彩寫生作品,非常唯美,也是要逆天的節(jié)奏。大學時,雖然沒看出她有這方面的愛好,但能感受到她身上的一些小情調。作畫呼應了她的性情,成了她最好的生活方式。
80后,活到30多歲,組建家庭,生兒育女,有了一定經濟基礎和社會閱歷,可能會慢慢開始關注并遵從內心的選擇,把生活一步一步過成想要的樣子,這是一次價值觀的均值回歸,
我的均值回歸是在生了孩子之后慢慢發(fā)生的。因為對自己的狀態(tài)不滿意,想要改變。
剛開始,只是一個模糊概念,并不清楚從何入手,關注了很多生活方式的分享,找到了更多可能。
感興趣的東西太多。想要馬甲線、A4腰;也想要精致的妝容和精心搭配的服飾,家里種上盆栽蔬菜水果和肉肉;還想在繪畫方面更進一步,成為烘培達人、攝影高手;而且想看的書和電影已經排起了長隊。
現實是:一周只有七天,一天只有24小時,除了工作、帶娃,留給自己的時間十分有限,哪容我浮想聯翩、萬緒千頭。取舍一番,篩出“身體健康”、“興趣愛好”、“終身學習”三項重點。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它們掰開了、揉碎了,塞進日常里。
關于健康
健康不能等,健康靠積累。
我把健康分成均衡飲食、規(guī)律作息和鍛煉身體三部分。
我是屬于胃口超級好的類型,除了孜然,基本上沒有不愛吃的,所以一日三餐的營養(yǎng)均衡不用擔心,主要是上班時經常忘了吃水果。后來,無意中發(fā)現上班路上有個早市,一到周一便去買夠五天的水果,算是固化了補充維生素的任務。
改變作息和堅持鍛煉就沒那么容易。之前,我習慣夜里12點睡覺,確實太晚了,但是扳不過來。
生了芳芳,晚上7、8點把她奶睡了,繼續(xù)看電視刷手機到夜里11點,再讓芳芳迷迷糊糊喝一頓再睡。一歲半斷了奶,為了把午休的時間用來鍛煉減肥,我強迫自己晚上9點多和芳芳一起入睡。這個轉變的技術點在于下班回家吃了飯就早早的洗漱完畢,到點了說睡就睡,絕不拖到陪孩子睡著了再起來洗刷刷。
因為早睡,清晨6點多就能自然醒,憑空多出一小時時間,我用來碼字,但效率極低,經常寫著寫著就開始玩起手機來。
如何才能體現“一日之計”的價值呢?晨跑是個不錯的策略。
健身既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又能占有我全部的精力,抽不出時間刷手機。現在改成出門上班,先跑五公里到地鐵站,每次跑完感覺一天都賺到了。
興趣愛好
目前,能塞進日常生活的興趣愛好只有畫畫和寫作,為了滿足公眾號的一周一更,再配上自己的畫,精力達到極限,連去年報的舞蹈班都擱淺了。
碼字、畫畫是在工作時見縫插針或者中午休息時間完成的,在家里和芳芳同吃同玩同睡,沒有自主時間。
細想,工作并非忙到需要見縫插針的地步,還是缺乏高度自律的時間管理。稍有點空閑,首先想到的不是打開筆記本,而是翻開手機,網購、刷微信、理理財,雜七雜八的事兒先做一輪。
攻克心理上的拖延太難,從客觀上加以強制倒是有效的辦法。
現在,每天先寫500字,再獎勵自己玩手機放松一下。跟晨跑一樣,一般到中午就能完成這個小任務,也是賺到了的趕腳。畫畫也被細分成幾個步驟,第一天勾輪廓,第二天著一點色彩,零星的時間用起來,就跟沒花時間一樣。
終身學習
本來是想報一些培訓班、或者讀個心理學學位之類的,礙于找不到整塊的時間,只好自我培訓了,從閱讀中提升。
我的閱讀分為三類——泛讀、精讀、聽讀
泛讀,娛樂的成分較大,一般是用kindle廣泛地讀、泛泛地讀、不求甚解,不做系統的筆記,看見經典語錄,就標注一下,有空再騰到小本本上。
剛開始,我會在午休時用整塊的時間看書,后來慢慢細化改進,把泛讀的地點延伸到了公交車和地鐵上。沒有比這更享受了,以致于能坐車就不開車,能坐公交車就不坐地鐵,延長看書的時間。
精讀學習的成分更濃。看的都是自己亟待提升的領域,育兒、寫作、心理學。有些還是大部頭,比如現在看的《發(fā)展心理學》,進展緩慢。究其原因,和寫作的思路差不多,拖延癥作祟。應對的辦法也和寫作差不多,每天“強迫”自己看一個章節(jié)。現在還做不到每天堅持,頂多隔三差五,慢慢來,不急。
有一個往杯子里裝石頭、沙粒和水的哲理故事。生活就像一個杯子,家庭和工作是最先放進杯子里的大石塊,現在我把與自己相關的三顆小石頭塞了進去,接下來,才談得上往杯子里塞更多的小石子兒,或者倒些喜歡的沙子,希望還有空間再注入美味的飼料。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步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石頭可能太大放不進,有時候換一下順序,調整一個位置又騰出了空間,需要不斷觀察、思考和嘗試。
吳曉波的《騰訊傳》里介紹了馬化騰“小步快跑”的理念:也許每一次產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堅持每天發(fā)現,修正一兩個小問題,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來了。
生活不也是這樣嗎,一點一點改變,把它過成理想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