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只靠一樣東西:練——淺談學習和寫作

來源

這是一篇關于寫作的思考,思考來源于李笑來于2012年9月在github寫的一篇長文:《學習學習再學習》,本篇文章標題同樣來源于的《學習學習再學習》第十小節的第四點

個人認為,《學習學習再學習》這篇文章有可能是李笑來下一本書的提綱,如果你看過這篇文章,你可以看這篇文章的標題已經足以構建起一本書的目錄,同時,篇章小節的內容的擴展性很高,如果對細節的內容加以補充擴展,成書的可能性極大。

最后,這篇文章的可參考價值較高,推薦閱讀。

基礎

學習得越多,就越要回歸到學習的本源,要解決一個問題,就要回歸到事情的本源,這個本源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基礎」,要解釋「基礎」,就要從回歸到建筑學。


從側面看,典型的基礎結構是一個倒漏斗狀的架構,我們可以看到,基礎的構建必須要足夠的材料才能在穩固扎實。

通過上圖聯系到寫作,寫作是一個不斷輸出文字的過程,如果要不斷地輸出,就要不停地穩固自己的基礎,學習就是就不停擴大底座基礎的過程。如果要寫出高屋建瓴的文章,那么底座的面積和支撐都要有相當的廣度和高度。

“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是木心的私人文學史,最任性最好玩的文學史。打破地域和時空限制,講希臘神話會聯想到莫扎特和肖邦,講《圣經》會聯想到鄭板橋。”

所謂的“練”,就是盡量多地、且盡量正確地、反復地做。

多就是多。如果要有時間限定,那么至少需要10000小時;如果要有字數限定,那至少要寫1000萬字。少于這個時間,或者少于這個字數,都不算多。多之所以排在練的第一位,是因為很多的問題根源在于是“做得太少”,什么事情做多了,問題就會逐步地浮現出來。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完善基礎的過程,基礎打得越好,就可以筑得越高,這是真理。

正確

何為正確,可以參考李笑來在《學習學習再學習》中提到的專家心態。

學習的時候,也常常需要這么做。為了終有一天成為一個“專家”(Professional) ,那應該做哪些事呢?第一件事就是要相信自己通過努力一定會成為專家。

這樣,就能從一開始就有專家心態:高要求對待自己。做事不對付,學東西不馬虎,有大局感,循規蹈矩的同時又有自己的原則且不打折扣地堅守,這就是專家。

培養、固化這種心態很重要。技能是需要一點一點積累的,但心態卻可以提前擁有,并且,這提前擁有的心態一定會加速此后的努力、催化隨之而來的進步。

其實,現在互聯網的功能已經很強大,真心要做一件事,如果你要用心找,總能知道正確的做法。給個建議:善用搜索引擎,善用知乎。

找到標準的方法,多練,再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多練,這就是正確的方法。

反復

「反復」與「多」并不是同一個概念,多是一個面,而反復就是面的選擇和細化。用上圖的基礎圖來解釋,多就是底座最下面的長條的部分,而反復就是在底座長條上面的三角狀部分。反復的過程套用到用學習的層面就是要學專,學精。

將學過的有用的東西反復學,反復用,將用過東西反復改進,將需求不斷提高,將應用面不斷擴大,這種反復就可以達到更高的境界。

總結

現在,我給自己定下了寫作的基礎:

  • 多:每天一千字;
  • 正確:有「目的」的寫;
  • 反復:服從簡潔、樸素、深入、實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