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更有效率讀書的5本書

“書讀了很多,可是什么都沒記住”

“我讀過的書都快堆成山了,可是并沒有派上過什么用場。”

“這本書我最近剛讀過,怎么就忘了什么內容了。”

是不是這樣的抱怨很熟悉啊,無論是自己還是身邊的人,好像總會有人這么說。

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碎片化閱讀已經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書籍仍然是不可取代的,碎片化閱讀終究還是不如書籍來的系統和全面。可是多數人卻都是書讀了不少,卻什么也沒記住。很多書好像都白讀了,別人提到這本書的時候,自己完全不知道里面講了些什么,只是有點印象。“嗯,這本書我讀過,但是講的什么來著?”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現象,是因為你不會讀書的方法。

張之洞說過:“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可見讀書方法非常重要。

據說數學家華羅庚,拿到一本書之后,第一件事情不是翻開立刻閱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想一想如果是自己寫這樣一本書,會怎樣的謀篇布局,這本書大概會講一些什么問題,然后再翻開書,如果作者的內容和自己的思路一樣,這本書就不讀了,如果不一樣,就帶著自己的問題開始閱讀,不僅節省了時間,還培養了自己的思維。

讀書的目的除了消遣之外,相信很多人都是想從中獲得知識技能,或者產生更加深刻的體會。所以讀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你讀了10本書,什么都沒記住,不如消化吸收1本書要實在。而且不僅是記不住的問題,有的人壓根沒有讀書的興趣,想要通過讀書來提高自己,但是拿起書本就犯困。有的人時間緊迫,但是讀書速度特別慢,完全不能充分的利用自己寶貴的時間。還有的人讀書效率低,想要輸出的時候,明明記得自己讀過這方面的書籍,但是真用的時候,又什么都倒不出來了。

這些都是一些讀書當中常見的困擾,不過不要擔心,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些讀書方法類的書籍,你的這些困擾在書中都能找的答案,有效的提高你的閱讀能力。

1.《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這本書的作者奧野宣之將讀書這件事,分為四個步驟:選書、購書、讀書、運用。俗話說:“多讀書,讀好書。”,在這個信息泛濫的年代,書籍的質量參差不齊,所以我們在選書、購書方面也是有大學問的。奧野宣之在這本書中詳細地講解了,如何在我們有限的時間里閱讀到最適合自己,對自己幫助最大的優秀書籍。讀書方面,這本書重點講了在閱讀的時候如何做筆記,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曾在隨筆中闡述讀書筆記的作用:“圖書都是有重點的,沒有必要從頭到尾詳讀。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2.《高效能閱讀》


作者原尻淳一將迄今為止已出版的百余冊讀書方法類的書籍通讀了一遍,然后將其中親測有效的內容全都融合在了這本書中,所以可以說這本書中的讀書方法是集百家之長總結出來的精華。這本書主要講了如何培養閱讀的興趣、速讀的技巧、立體化讀書的技巧、如何將知識產出。其中讓知識立體化是我認為非常受益的知識點,我們需要在水平閱讀的同時深度垂直閱讀。

所謂水平閱讀就是不限于特定領域,水平方向的大面積閱讀多個領域的書籍。垂直閱讀就是針對一個領域,深度挖掘,形成這個領域的專業人才,建立自己的思想主場。在讀書時,可以把70%的精力放在垂直閱讀上,20%放在垂直領域書籍相關的周邊書籍,10%用來探索未知領域。 這樣可以全面的提高自己的知識深度和廣度。

這本書讓你從不愛讀書,到愛讀書,再到會讀書。書中干貨很多,是一本非常全面的閱讀方法類書籍。相信這本書中的眾多讀書技巧里,總有一款適合你。

3.《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作者大巖俊之在這本書中主要講了如何有效率的讀書,怎樣制作思維導圖,以及讀過的書應該怎么運用。其中制作思維導圖是這本書的核心重點和獨特之處。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讀書當中有很多的好處。比如可以整理你的思路,用簡短的篇幅總結出一本書的內容,還可以讓你衍生出新的創意。這本書中詳細地講解了思維導圖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制作。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思路整理工具。作者大巖俊之還在這本書中提到:“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占整本書的20%,這20%中最重要的僅有4%。”所以不用去試圖全部理解書中的內容,運用適當的讀書方法,著重找那20%,甚至4%的重點內容,能夠有效的提高你的閱讀效率。


4.《超級快速閱讀》

作者克里斯蒂安·格呂寧在臨近大學畢業準備司法考試時,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閱讀方法,在非常緊迫的復習時間里高分通過了考試,后來他開始系統的研究閱讀方法,并寫了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講了快速閱讀的方法,五感并用的記憶法,如何制作視覺卡片增加理解、以及時間管理的方法,與其說這本書是講閱讀方法的書,不如說它是講如何學習的書。這本書非常適用于時間緊迫,需要充分的利用時間,理解知識,記住知識的讀者。

?5.《如何閱讀一本書》

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把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每本書籍都有自己的骨架,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透析一本書,通過四個層次,對一本書或者一類書進行深度閱讀,做一個主動的閱讀者。書中的方法系統全面,非常適合因為沒有好的讀書方法,讀過之后,什么都記不住的讀者。但是這本書趣味性一般,適合有一定閱讀基礎的人。

近幾年知識變現成為了熱門話題,這個時代已經不存在懷才不遇,只要你有知識就能夠賺錢,而獲取知識的捷徑是什么呢?那就是讀書。讀書需要功利化,關于讀書,李嘉誠曾經說過:“年輕時我表面謙虛,其實內心很驕傲。為什么驕傲?因為當同事們去玩的時候,我在求學問,他們每天保持原狀,而我自己的學問日漸增長。”在這個“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普及”的時代,我們更應該積極地獲取知識,充實自己,讓自己能夠更加從容的生活。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讀書可以有很多目的,如果你為了消遣而讀,那么你可以細細品味、咀嚼。感受書中的春風和煦,溫暖肆意。但是如果你讀書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知識,充實自己。那么這些書將是你在讀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戰友。如果把讀書的過程比喻成吃飯,那么這幾本書籍就如同是吃飯的筷子,你只有學會了使用筷子,才能準確的夾到你最想吃的那一塊肉。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