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應該是這樣來的——最初的一點兒發現,隨后的大量發展,以及之后持續一生的深化。只要腦海里有了大致的方向,你就要去激發正在生成的興趣。你可以走出去探索世界,要做些事情。對于搓著手不知道該做什么的年輕畢業生,我會說:去實驗!去嘗試!你從中學到的肯定比什么也不做要多得多。
以前總覺得興趣是人在不知不覺中就發現的,于是就成了人一生的愛好。壓力大時可以放松,閑來無事的時候可以和“它”聊聊天。就在讀這章之前,我總在羨慕那些擁有興趣的人,因為她們從不孤單,每時每刻都充滿快樂!讀完這章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興趣不是這么簡單就擁有的。
它要經歷幾個階段
首先,童年時期的我們還不知道自己長大后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研究表明,大多數人在中學時期才剛剛開始被某些職業所吸引。這正是我在研究中觀察到的模式,也是記者海絲特· 萊西在采訪超級成功者時的發現。請記住,即便是一位未來的堅毅成功人士,也不大可能在七年級就完全清晰地擁有某種激情。
第二,興趣不是通過反思發現的,興趣是通過與外部世界的互動引發的。發現興趣的過程有可能是凌亂的、偶然的、低效的,這是因為你無法肯定地預測什么會吸引你的注意力,你也無法簡單地逼迫自己喜歡上某個東西。正如杰夫· 貝佐斯所觀察到的:“人們犯的一個巨大的錯誤是,他們試圖迫使自己產生一個興趣。”不經過實踐,你永遠無法搞清楚哪些興趣會持續下去,哪些不會。矛盾的是,我們常常會忽視興趣的最初萌發。換句話說,當你開始對某件事感興趣時,你可能都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么。我們對無聊的情緒總是有自我意識的——當你感覺無聊的時候,你是知道的。所以,當你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一個新的活動或體驗上時,不妨每隔幾天就謹慎地問問自己,這種激情是否成熟。第三,在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之后,會有一個比發現過程長得多、更加主動地發展興趣的時期。重要的是,必須以一系列能觸發你關注的體驗去反復加強這個
最后,當我們迷茫的時候,可以問自己幾個簡單的問題:我喜歡思考什么?我的思緒經常在哪里游蕩?我真正關心的是什么?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喜歡怎樣利用自己的時間?我完全不能忍受的是什么?如果你覺得回答這些問題有些困難,那么可以試著回憶一下自己在十多歲時的情況,通常這是興趣開始萌芽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