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最前面】
最近喜歡到豆瓣上看自己以前的文字,這篇是我一年前寫的文字。看著以前的文字就像看著以前的自己,你驚喜的發現,一年了竟然也可以變化這么多。稍微修改了一下,只為了緬懷一下過去的自己。
陪著媽媽看了很久的老照片,媽媽的同學,五湖四海。他們的家庭,他們去過的地方,一張一張照片映著一個個人。照片里媽媽同學的孩子,或與我同齡,或年長,或年少,他們的面孔如此的陌生,但是心里確感到很熟悉,只是因為我們的父母親曾經是最好的同學。
人總是不自覺的找歸屬感,即使完全不認識,在總會陌生的地方也會搭建起圈子。有了圈子就有了歸屬。
照片里的人我從沒見過,所以根本談不上認識,但是我總覺的我們在不同時空中做著同一件事:對著電腦看著這些照片。這是我們唯一的交集,正是這一點交集讓我有一種莫名的沖動。多么想有機會結識他們。因為父輩們的分離,讓我們的生命不再擁有交集,你們到底發生了哪些故事?但我知道,可能這一輩子我都不會見他們一面,甚至我對他們的了解,僅僅是此時此刻的照片。
人這一輩子,過往煙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人,聽說了各種各樣的人,了解他們,或者不了解他們,甚至根本沒法認識他們。但是,有可能就是這么一次機會,讓我們相遇了,然后相知,相伴。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相遇,相知,相伴。又有多少次的擦肩而過,你才會遇到這么一個人,相遇,相知,相伴。更多的,我們只是默默選擇生活,到了合適的年齡,去勉強需找一個可以陪伴終生的人,湊湊活活的就過了一輩子。到頭了,既無激情,也無磕絆,只是平淡的度過這么一輩子。
太過可怕,我不想這么生活,不想淪落成生活的奴隸,不希望成為生活的茍且。所以,有時候任性的我選擇了任性的開始,尋找任性的理由,找到一條任性的路。有太多我不喜歡的東西,也有很多我喜歡的東西,牛逼的人說:人生總要犧牲喜歡的事情做些不喜歡的事情。所以生活就是一種茍且,很難做到真正的任性,或多或少都要茍且的活著。
詩和遠方,那是理想,是浪漫主義情懷。我們可以擁有它,但那不是全部。因為生活是一種血淋淋的存在,現實中的種種讓我明白我還沒有資格選擇任性的自由,唯有茍且,學會順從,學會低頭。古人語:“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隨心所欲不逾矩也。”到了六十歲才才隨心所欲,才有資格談論詩和遠方。這也許就是歲月的積淀。
常常會想,為什么活著?每此時,便會想到電影《活著》,“人生太多苦難,白發送黑發比比皆是,所以活著就好”。可我不敢茍同。有時候想想,活著不能為自己做點事情是一種悲哀。活著選擇不了生活是一種悲哀。活著不知道路該怎么走,不知道前方有什么,這何止是一種悲哀,簡直是一種不幸。幸與不幸,本就是這一句話的事情,但卻是飽含著多少經歷挫折。
有些話,說多了矯情,不說憋屈。年輕時候過著“茍且的生活”,但喜歡談論“詩和遠方”。老了卻是說著“生活的茍且”,可擁有著“詩和遠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5年3月13日 ? 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6年7月5日 ? ? 編
——————————————————————————————————
瀟哲茗
一個普通的人,一個迷惘的男孩,一個很作的男人
在這里,寫下我的故事,寫下你的故事
喜歡我的文字,可以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哦(ID:YWML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