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是什么 ?
?
初心來自日本禪者鈴木俊隆的書《禪者的初心》,英文是“ Zen, Beginner's Mind" 這本書當時在美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喬布斯深受這本書的影響。書中圍繞初心有很多的解釋,初心,即“初學者的心”,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終保持這顆初心,其中舉例假如你只讀過一遍《心經》,可能會深受感動。但當你讀兩遍,三遍,四遍的時候,說不定你會失去對它最初的感動。????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生活中,當我們還是小孩子時,接觸到的任何東西都是新的,對事物沒有任何先入為主的概念,我們就可以以純凈的心去接觸事物和問題。長大之后反而被各種名詞和概念所禁錮,抓不到事物的本質。
記得我在上高一的那年,我跟我最好的朋友小A說:長大后我要當一名作家!
說得義正辭嚴,好像我一定會成為作家似的,小A很不屑看了我一眼說:你丫,做白日夢的吧,就你這樣,還想當作家?!
當時一萬個自殺念頭從我內心閃過,竟然委屈的眼淚汪汪,因為我覺得要成為作家這件事對我太重要了,也許小A只是很隨便的說了一句,而我確是十分的在意,那是我第一次想要做一件事情。
后面我努力的想要證明給小A看,我真的有向幾家雜志社投稿,具體寫什么也不記得了,我每投一篇我就會跟小A說,你看,你丫的就等著我拿稿費吧。她依然是不以為然。
而最后實事也像小A想的那樣,所有的稿件,投了以后都石沉大海,杳無音訊。。。
再后來我再也沒跟她提起寫作這件事,因為我沒有再堅持了。
我開始以為的初心,只是停留在表面,我以為這件事情可以讓我出名,可以給我帶來金錢,而不是其它,然而一旦沒有達到我想我的利益,我便失去了堅持的動力,因為當時我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初心是什么 ,正如我們工作一樣,開始只是圖個新鮮,一旦重復幾遍看不到明顯成果,自然就很容易放棄了。
2
步入社會,我做了很多份工作,我一直在找尋自己認為滿意的工作,我總有很多抱怨,不是這個公司管理不好,就是制度有問題,不是這個上司不好,就是同事不好相處,等等。
其實這些都還好,有抱怨,就表示,你對世界還保持一定的熱度,因為你會想找尋改變,不斷探索,就像做銷售的人經常說的一句話:沒有異議的客戶,是最難搞定的客戶。
因為他連抱怨都懶得跟你說,就是直接放棄的意思了。
而如今我就是這個局面。
到了快要奔三的年紀,還一事無成,最可怕的事,我現在對社會沒有一絲的抱怨。
我已經明顯知道不是工作本身的問題不是社會的問題,而是我自己的問題,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一直以來我都是在盲目的跟崇與隨波逐流。
我仿佛一眼望穿了我的未來,眼前很明顯的就只有兩條路:
要么干,要么一直平庸下去!!
我又問自己,如果要干,我能干什么?如果從此再不努力了,我是否能面對即將西去時,老淚縱橫,對自己抱憾終身?
我當然是不能忍受,但凡稍微還有點活力的人,都不會放棄對世界的進一步探索,讓自己看到世界更多精彩的一面。
所以我選擇還是要做點事情出來,那我要做什么呢?有沒有一件事情,能讓我哪怕沒有一分收益,我也會堅持下去無怨無悔?
3
我想了很久(中間省略一萬字),那便是寫作。
你可能會說,咳咳,這么輕便的幾個字說起來容易,真的做起來,你會堅持得住嗎?
這幾天我有在思考,作為一個寫手,要具備的素質是什么?
是賺錢的欲望嗎?還是想成名的欲望?
如果恰中是這兩者,不用你說,我會主動放棄,在很早一段時間我就知道,寫作是不能讓你發家致富的,至少在較長一段時間里不會,那在這一段時間里要不要堅持?
再者,如果是想要成名,我也勸自己趁早放棄,因為網絡寫手千千萬,你要想成名談何容易?
那要怎么保證自己沒有任何利益的前提下還能堅持下去?
我又思考了很久,終于找出兩個字:初心。
又或者說是內驅力,按字面意思就是說內心的驅動力。
第一, 我覺得我需要不段學習,而讀書與寫作是可以在盡可能少的消費下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第二, 我需要更多的知識去開拓我的視野,我想要嘗試更多不一樣的生活。
第三, 因為沒錢,才要想將來能賺到更多,也許寫作本身并不能賺錢,只是想通過不段鍛煉自己,接收新知識,提高自己綜合方面能力,最終通過自己能力的提升,讓自己和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第四, 我想追尋一種可能,能展現自我價值的東西,我想盡可能多的讓我遇到跟我一樣的人,因為相似的人才會相遇,就像劉同說的,我們活在世上不是為了征服異類,而是為找到同類。
第五, 終其所有,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自己喜歡,因為只有透入骨髓的喜歡,才能全身心投入,否則,一切然并卵。
初心,也許就是這樣,不管有多難熬,有沒有成效,你都篤定一輩子都要堅持去做的一件事情。
今天我重新拾起來,不是覺得現在新網絡世代寫手可能會有多好,有多風光,只是想找到更好的自己或與自己一樣的人,讓自己有所成長,見識越來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