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畢業的大學,不是985、211,一間普通的大學,身邊的同學有人已經做好長遠規劃考研、考公,有人專注于兼職搞副業,當時我也想像他們一樣,但十分迷茫,也許我是沒心沒肺吧,癡迷網絡無法自拔,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努力、也不知道現在的努力。將來會有什么收獲。
像在網上時常會有類似的提問:
從事財務工作快七年了,每天都覺得壓抑痛苦,不想再做財務了,又不知道能做什么,很迷茫怎么辦?
我今年30歲了,只有初中文化,能找什么工作,或是學什么技能?很迷茫?
24歲一事無成,迷茫焦慮,想知道該怎樣從現狀走出來?
等等。
無論你從事什么樣的職業和年齡,「迷茫」這個東西,就如同夢靨一樣,時常跟隨著你,怎么揮,都揮之不去。
所以,當你現在感到迷茫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也不要自己嚇唬自己,認為自己這輩子就只能這樣了,你應該長吸一口氣,因為迷茫才是人生的常態,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一種精神狀態。
那真正的問題是,當我們遭遇迷茫的時候,我們究竟應該做些什么呢?
有一個方法往往很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收集更多的信息」。
首先,我們來想想,迷茫是什么?迷茫就是當下有很多條路可以走,你不知道究竟應該選擇哪一條。
比如說你很不喜歡你的職業,認為這個職業是非常沒有前途的,你內心真正想進入的是「金融投資」這個行業,但對于這個行業又一無所知。
這個問題看似是職業取向的不同,但實際上是「信息量」的缺失。
也就是說,面對現在的職業和自己喜歡的職業,你都缺乏必要的信息,你不知道這兩個職業的前途和就業方向是怎么樣的,你不知道現在辛辛苦苦付出的努力,將來是否會打水飄。
正是在「信息量」缺失的情況下,你每次在自己想要發力學習的時候,都會感到陣陣痛苦。
解決這個痛苦最好的辦法,就是收集更多的信息。
比如說:
既然非常不喜歡自己的公司,那要多抬頭看看:
周圍有沒有存在那種經過自己的努力,最后逃離公司這座牢獄的人?他們是怎么做到的?通過哪種途徑?付出了哪些艱苦的努力?自己是不是可以進行復制?......
只有將大腦中的這些疑問給一一解決掉,自己迷茫的狀態,就能慢慢得到消減。
迷茫不應該成為你逃避現實的借口,而是當你察覺到自己迷茫和痛苦時,就要時刻地提醒自己,自己的信息又開始匱乏了,又應該去收集更多的信息了。
這一招我是從哪里學習到的呢?
我有一位朋友是會計專業的,年紀比我大,我們就叫他王哥吧。
王哥說自己畢業后事業單位進入到一所醫院,自己經常處于懵逼的狀態,因為自己會計出身,跟醫生的關系不大,但遇到醫院當中的勾心斗角,常常加班,醫院的工作氛圍也非常壓抑,工作的節奏也非常快,大家都知道醫院的成本費用很大,有時候一連加班一個禮拜不帶休息的那種,大部分的夜班也要參與,醫院主體是醫生,工作努力是應該,不過眾人眼里都是醫生而不是會計,這類高強度且有色眼鏡區分的地方,讓他渾身就感覺不舒服。
每當醫院年報、半年報的時候,因為各種賬單層出不窮,還要把一些地方給操作好,數字更是以千萬、億計量,填寫時候要十二萬分的注意力,匯報財務報告時間也很緊等等。
剛開始的時候,王哥確實很迷茫,因為有時候按照他的操作,費用并沒有那么高,但他領導又在一旁說:
“可是我們這一年的確花了這些錢呀,為什么還要做少呢?”
風險你背,好處我拿。這就是他告訴我的。
那咋辦?考公務員,要出去。
記住,考公務員,這個判斷是需要足夠信息的,而如果你的信息匱乏,那迷茫和不知所措,將會把你給害慘了。
比如你的專業有沒有合適的單位招收,還有你的報考崗位是不是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那種,從比拼的人群中會不會有那種大神出沒地等等,從腦中考公的那一刻起,就印在了王哥的腦海里,有一次我跟他吃飯,他跟我說起自己這段經歷,他的想法:
我們準備考公,不能僅僅按照自己的直覺來行事,當你不知道哪個專業是公職單位一定會有招收的,那一定是你對公考的「信息」掌握地不夠多,你連公考招收的過往歷史,也就是招考公告都沒有去看,基本的考試內容都沒有研究,又拿什么來支撐你做出的判斷呢?
我對于他簡單而明了的人生道理,嘖嘖稱奇,不斷說:哎呀,原來姜還是老的辣呀。
所以,如果你現在處于迷茫的狀態,請記得這樣的兩件事情:
第一是接受這樣的一種狀態。
人生就想是爬山一樣,一步一個腳印,爬上高峰,一山還過一山攔,不斷前進破解迷茫的過程,不存在解決一個迷茫,終身就撥開云霧見明月這種好事。
第二是靜下心來,收集更多的信息。
只有自己對于當下做的事情,和將來做的事情有足夠的了解之后,自己做起來,才有足夠的底氣,否則自己就會陷入不斷的自我懷疑之中。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