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來,難得地有一種清凈自在的感覺。
我猶豫了一下,沒有向往常一樣第一時間打開手機看推送,隱隱地覺得只要一打開,我又會掉入無邊無際的欲念中,對碎片化知識的渴求,刷完每一個app才肯罷休。刷完之后留下片刻的精神歡愉以及巨大的空虛感,彷佛要把自己吞噬。
向外找,永遠也找不到自己。無論讀到了什么,除非通過自身的實踐,不然不會成為內在一個永久的過程。思維層面的處理過程會在今天留下痕跡,卻在明天被完全忘記。
今天你讀了一本書,它看似如此美妙,甚至改變了你的人生,但是后天,你已經忘記它了。思維只有在實踐中被強化,否則并不會真正改變人生。
關于實踐,我想做兩個嘗試:
1、多給自己的時間留白,慢慢享受當下的圓融和清醒,體悟一些靈感從無到有的過程。
2、在滿足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把工作收入存起來,視作沒有這部分收入。然后靠自己的能力,想用多少就去掙多少,能掙多少就花多少。
當我做了這個兩個決定后,突然就有了一種平靜的力量,不再恐懼沒有好看的內容的空虛,也不再恐懼失去工作后的金錢問題。
現在再審視自己度過的每日時光,每天可能集中在1個小時左右完成本職工作的內容。剩下的大量時光,隔天花一個小時瑜伽,然后就是無休無止地刷大量的網絡信息,間或有少量的時間看看書。
我一直沉迷于這樣自以為在努力學習提升的模式中。跟隨著自己的好奇心,每樣都懂一點。卻沒有任何拿的出手的東西,自然也沒有核心的價值。
就拿寫作來說,心血來潮寫上幾段,才思干涸不成文章。于是拋在一旁,如饑似渴地讀別人的恢宏文章,看完一拍大腿,真是過癮!可是過完癮就不剩下什么了,生活還是該怎么著怎么著,繼續陷入無盡的木馬程序……
最難受的是,讀別人的文章時痛快淋漓,到自己寫的時候,就百般糾結。那些我感受到的沒感受到都被人寫盡了,寫的那么完善,自稱體系。那么我還有什么寫的必要呢?我讀一讀是不是就足夠了呢?
這是我每次偷懶時最大的借口,百試不爽。
誠然,這世間所有我思考過沒思考過的問題,都有那么多的先哲思考過了。可是唯一沒有思考過的是我自己的人生呀,看再多的道理也沒有捷徑飛升,終究要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人生。
那么,從我指間敲打出的文字,即便粗鄙無華,那也是我獨一無二的感悟,是我來這世間走一遭的印記。
這一種真實的記錄,能讓我剝離煩雜的情緒,看到最真實的心意。我想要的是什么,非常清晰地呈現在那里,我能做的是什么,也非常清晰地擺在那里。我,其實從來沒有選擇,也不需要選擇。
路,一直就在那里,因為心沒有阻礙,走起來也是輕快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