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次考察活動首站斯德哥爾摩,途徑烏普薩拉、馬爾默,末站哥本哈根,共計7天6晚。先后與SWECO、ENVAC、TENGBO等企業的規劃師座談交流,并實地考察了哈馬碧湖新城、皇家海港新城、明日之城、Restad新城。這些城市到處都是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特別是在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 ? 如果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瑞典、丹麥正經歷能源危機,工業化進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嚴重。今日美麗的皇家海港、哈馬碧兩座新城曾經因環境污染變成不宜人居的棕地,也經歷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曲折過程。政府制定專門法案,發展綠色產業,消減碳排放,建設共生城市,實現了質的轉變,在區域能源技術、沼氣純化技術、真空垃圾收集技術等方面領先世界,斯德哥爾摩成為2010年首屆歐洲綠色首都獎得主。
? 一路上所行所學有很多,包括綠色建筑設計、區域能源規劃、垃圾真空收集、綠色交通與慢行系統、景觀與生物多樣性、海綿城市等方面都很深刻,值得我們深入細致的思考。對照產業新城的規劃和建設,我認為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1. 城市規劃生態先行。概念規劃首先要摸清區域生態資源特征,根據生物圈能級設定保護性廊道,構建新城藍、綠結構,同時排除生態安全風險,為新城提供選址建議,并從專業視角提出后續生態建設重點任務,確保新城開發取得經濟、社會、生態的平衡和可持續發展。
2. 能源規劃支撐城市運營。我們不僅僅是要建設一座新城,還有持續的城市運營。在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節約城市運營成本方面,瑞典斯德哥爾摩和丹麥哥本哈根給了我們最清晰的啟示。風力發電、生物質直燃發電、太陽能等多能源結構將是產業新城最重要的研究課題。
3.海綿城市和生物多樣性讓新城更美麗。綠水藍天、海鳥成群組成考察路上最美麗的風景,讓城市更有魅力。海綿設施是北歐新城的標準配置,隨處可見各種雨水花園和凈化池,雨水被收集、凈化、匯入河流形成景觀。北歐相對寒冷少雨的氣候下依然如此,我們長、珠流域更應該堅定的推動海綿城市建設。
結語:生態環保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在環保技術、污染治理等項目上,我們應該加深與瑞典先進企業的交流和合作,推動雙方建立合作平臺,借助瑞典政府的先進經驗,加速華夏幸福產業新城的綠色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