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篇作文輸出,對于之前沒有寫作習慣的普通人來講,確實有點難度,不知有沒有人向我這樣在臨交作業幾個小時前在埋頭苦想,無從落筆,但是,我們越來越相信,我們在規定的時間內,肯定能完成任務,至于完成的有多么出色,取決于我們苦想的時間與日常的積累。
之所以有這個自信,我想原因有二,其一,我們掌握了寫作的最基本技巧,比如標點的應用、修辭的手法、得體的表達等等,其二,我們積累了成功經驗,我們肯定上學的時候都寫過作文,再者,之所以加入這個群體,可能都隱隱約約有點對寫作重要性的認同,并且我們之前每周一次的作業都如期“交付”了。或者說,我們毫無一點寫作經驗,但是我們絕對有其他事情的成功經驗。
記得李笑來老師有一期專欄說過,掌握了“最少且必要的知識”后,就應該大膽實踐,接下來的任務就是不斷改進。不知為什么,看了這段話之后,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我想這句話更適合于當做面對機遇、新挑戰時的行動依據。面對新的機遇、新的挑戰,你是勇于面對還是選擇放棄,比如擺在我們面前有個崗位競聘的機會,我們是勇敢嘗試還是想出一百個下臺階的理由,我想如果我們掌握了“最少且必要的知識”,即使逞一時之勇,也應該拿下,如果有什么能為這個“一時之勇”加一些籌碼的話,我覺得就是我們過往的成功的經驗,不是有這么一句話么,成功的是成功者習慣。回想我的過去,“不打無準備之仗”的心態,讓我錯落了多上成長的機會,總覺得自己知識技能水平還沒掌握夠,不足以勝任擺在面前的機會。
我之所以對這個“最少且必要的知識”論如此有共鳴,是因為最近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情。
最近的一件發生在兩年前,我也忘了什么時候聽了虛許巍的故鄉這首歌,總之對歌曲開始的solo近乎瘋狂的著迷,覺得簡直太好聽了,然后每天不住地循環播放,最后萌生了學的念頭,于是買了吉他,咨詢身邊人,他們說學吉他你的先爬格子,練習基本和弦及轉換,一開始就學這首歌太難了,我也認同,但是我就是喜歡這首歌,我沒辦法等那么長時間,于是看著視頻開始練習,剛開始練習確實是痛苦的,按不好和弦,心里都像有螞蟻,但是經歷一點點的進步,慢慢的心里有底了,笨拙到熟練總需要一個過程,只要不斷的練習,自己都不知道突然有一天就會了,這感覺很神奇。到現在我也可以“自我陶醉”的自彈自唱了這首歌。
如果說還有什么給了我一上來就挑戰這個難度,我想是以前完成小挑戰的一些成功經驗,或者說失敗教訓也可。所以重要的是去做,耐克的廣告語,Just do it,努力堅持度過平臺期(大部分人倒在平臺期),積累經驗,為迎接下一次挑戰積累籌碼。
準備好了在做嗎,等攢夠了錢就買房,等事業成功了就表白,等孩子懂事了再教育,這些種種的教訓已足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