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執行力的三個方法
讀到《小強升職記》關于提高執行力,小強按照老付所教的“樹根、樹干、樹枝、樹杈”的目標分解法去設立一個目標,把目標做得清晰明了,而不是無從下手的模糊概念。
目標的設定與分解需要分析能力,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但很多人不論能把目標設定的多么漂亮,最后,完成目標的都是那些執行力極高的人。
關于如何提高執行力,書中提到三點方法:
1. 找到最大的石頭。
就說公眾號小編,內容是大石頭,排版是小石頭。內容沒做好,即使排版做到99分,也是白費功夫。因此,在達成計劃時,不要讓小石頭耗費你過多的心神。
2. 寫下來。
即把計劃寫下來。這部分后面會詳說。
3. 拒絕第一次失敗。
將目標分解后,開始做第一件事。但有人想提高所謂的“執行力”,盲目地追求數量。第一件事做錯了,不及時改正隨他錯去。于是第二、三、四件事都受到牽連。另外,如果不在意錯誤與失敗,后面就越理所當然。最終慘淡的結果不必言說。
因此,不論你的目標分解得多么詳盡,都應該及時分析原因,做好每一步。這才是真正提高執行力的方式。
二、 關于寫下來
其實,我個人認為“寫下來”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步驟。事情多,不寫,就會亂;事情少,不寫,就可能會忽視。
那么,我們來讀一讀“寫下來”的原文片段,就此做次細拆。
R:閱讀原文片段。
I:用“我”的語言重述閱讀到的知識。
有時候我們想做一件事,沒有寫在紙上,或者寫進日程表,沒有設置鬧鐘,就很大可能會遺忘,或是假裝遺忘。
我們寫下來時:
1. 寫到才能做到。
大腦不擅長記憶,臨時記憶是很短暫的。如果想到要做某件事,不及時寫下來,就很容易忘記,更不能做到。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去超市購物時,及時把需要買的東西添加到購物清單,是一件很省時的事情。
2. 大腦提供靈感,紙筆細化行動。
大腦擅長創造性思維。我們捕獲到某一件事的端點,卻不知道如何執行,就可以拿出紙筆,將目標分解細化,大大降低執行難度。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團隊針對一個主題進行腦暴時,一定會有一個人用把大家的想法寫下來,分類的形式或思維導圖的形式。
3. 白紙黑字才是“契約”。
大概寫出來的東西,會讓寫的人產生一種使命感,驅動著人去執行。
A1:描述“我”的相關經驗。
在我買手賬之前,我從新精英了解到每天三件事。
還是去年吧,我聽過每天三件事的app記錄當時最想做的四件事中三件(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能將其中一兩件相對不那么重要的事交替,以避免自己動機疲勞)。
我堅持了大概三個月,發現堅持做一些事情,其實并不需要多少毅力也能做到。
再比如上周三晚上,回到家9點半,洗漱完已經10點多了。周四大早要去深九漫參展,理論上我應該立刻滾去睡的。
無意就瞧見桌子上打開的手賬本:“喲,今天寫了四件事,一件都沒做吶?!庇谑琼樖肿隽藘杉拢s在12點前滾上自己的床單。
A2:如何應用?
無論是日常的小事,堅持的愛好,刻意的練習,還是工作的安排,都可以先寫下來。
比如領導安排了一系列的事情給你,你最好的辦法是用一張excel表格寫下來。
有的時候,我們以為上司安排了很多很多這個那個事情,聽著的時候頭特別大。當我們記錄下這些事情,做一些稍微的整理,就會發現,其實事情并不多。
三、問題:寫的習慣如何培養?
寫下來,確實能提高我們的執行力。
但問題來了:寫,本身就是一種行為。如果需要用“寫”來提高你的執行力,那么,是否應該提高“寫下來”的執行力呢?
做過『每天三件事』的人應該清楚,當你每天記錄一模一樣的計劃時,你很快就失去耐心,因為枯燥。有的時候運氣好,我們不需要記錄,就能把事情做成習慣,比如寫作,閱讀。
但并不是沒有每個人都能恰好能在短期內培養成某個良好的習慣。
忘了是誰說了大多數的人的“21天習慣養成”都是不成功的。他們的“21天培養”太寬松,太不嚴謹。
他認為21天是連續不間斷的21天,即便連續做到了第18天,只要有一天沒做到,就要重新開始,直到21天連續不間斷為止。
這才是真正的21天習慣養成。
要想通過寫下目標計劃,提高執行力,首先我們都督促自己培養“寫”的習慣??梢詫ⅰ皩憽倍x到微習慣中,只要你打開本子,拿起筆,寫下來一個字,就算是寫。即便只寫了個日期。哪天你不想寫,你就告訴自己只寫日期好啦。
當你在本子上寫下“天氣晴”后,覺得頁面有點空,于是你可能會畫個小太陽;也可能突然想到今天該打掃了,怕忘記順手寫下來;或者突然想讀到某一本有趣的書,怕忘記就順手寫下來。
你動筆了,就一定不會立馬停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