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聽到異地戀,一般先是心里一涼,然后為當事人送上“愿你自求多福”的眼神。大概他們認為,異地戀就像情感中的毒藥,選擇它等同讓愛情飲鴆止渴。現實中的情況是:這種“擔憂”十分正確,絕大多數的異地戀最終以分手告終,雖然每段異地戀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原因確出奇地相似:要么心累到放棄,要么有人先行出離,找一個同城的先談著,同時和異地的TA保持若存若亡的關系。因此,最終異地戀不是敗給了現實,是我們選擇了放棄。
咖啡師小剛有個女同事叫燕兒,從學校畢業后,她和男朋友回到各自城市,同城戀變成異地戀。而燕兒從事了一份外表光鮮,其實非常辛苦的咖啡師工作。咖啡師的關鍵詞是可長時間站立、節假日照常工作、腎好能憋尿、胃好能挨餓、耐得住寂寞、守得穩初心、工資無所謂、沒錢能生存。燕兒從事咖啡師的半年時間,基本沒有空隙和男友的親親我我。直到有一天,她知道男朋友和同城的另一個女子好上了,面對燕兒的詢問,男朋友吞吞吐吐地說是那個女的纏上他的。燕兒是個理性且簡單的,對情情愛愛的事情不那么敏感的女孩。她選擇相信男朋友,理由很簡單,如果男朋友對他忠心他就應該懂得拒絕誘惑,如果不,那怎么攔也攔不住。后來那女的還加了燕兒的微信不斷挑釁,言語中冷嘲熱諷充滿火藥味。性情沖和的燕兒也沒太搭理她,直到有一天,那女的在朋友圈曬了一張照片,照片中是那女的微隆的腹部,旁邊是似喜非喜的男朋友。燕兒不再堅持,在和男朋友短暫溝通后果斷宣告分手。
燕兒苦笑,她一直以為的拿孩子來驚退情敵是電影里的狗血劇情,誰知卻在現實中讓她遇上了。那天晚上燕兒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清洗杯盤和機器,關好店門。一個人來到城市中的一條大橋上,目視燈光下波光粼粼的河水,從前的種種情景,就要像眼前的流水一樣義無反顧地遠去。不知什么時候起,燕兒的眼淚刷刷地流下。
這時一個男生牽著一條狗經過,那是一條毛茸茸的阿拉斯加,阿拉斯加殷勤地向她搖尾巴,甚至伸出厚厚的狗掌把燕兒撲倒,舔干她臉上的淚水。燕兒并不算是愛狗人士,可是在阿拉斯加的挑逗下破涕為笑。就是因為這只狗,燕兒和男生相識,再后來就戀愛了。這一切就像電影里的狗血劇情一樣,去的毫無防備,來的突然而然。
異地戀,如果愛情花開結果,絕對是意外之喜;如果無疾而終,也是意料之中。在兩人的脆弱的情感下,異地戀就像雞蛋殼一樣經不起折騰,即便最普通不過的誤會,終于也會讓一人選擇放棄。人們通常喜歡抱怨親密的停機欠費,千山萬水的阻隔,讓他們見一面都難,一個擁抱更是奢侈。
而事實上,異地戀不應該像我們想象的那么不堪,找出適合的方法,調整好心態和要求,那么親密關系并不是愛情唯一標準,距離也是愛情保鮮的不傳之秘。近些年,異地戀成功率在上升,似乎就在佐證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