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了高中之后,每次回家后第一頓飯就由我做,久而久之便成了我們家的習慣,以至于現在我打電話告訴媽媽第二天我要回家時,弟弟就會在電話旁大聲喊他想吃的菜名,真的是親弟弟!
其實在上高中以前,我在家幾乎從來是不做飯的,后來偶然間讀到嚴歌苓寫的《一個女人的史詩》這本書,里面寫到田芳菲幼時生活清苦,但每天一早睜開眼便是媽媽準備著的早飯的香氣,媽媽從香氣中走來,幫她把一頭油亮黑發扎成辮子。
在讀這段文字時,我腦海里也浮出了媽媽在家為我們做飯時的畫面,簡單而又溫馨。也是在那時決定以后每次回家后的第一頓飯由我來做,不知不覺這個習慣已經維持了快5年了,我也由一個煮不熟米飯的高中女生變成了現在能成功做完四菜一湯的大學生。
現在回想起剛開始做飯的場景,既羞愧又懷念。把鍋加熱至無水珠,笨手笨腳的往鍋里倒油,媽媽在旁邊指導我洗菜、擇菜,可是就算是有媽媽的指導,我還是把不少能吃的菜擇掉,把不能吃的留下,為此,我的第一份菜少的可憐。而最最令我害怕的便是往油鍋里放菜這個環節,由于個子不高,不好把握我與灶臺的距離,因此很容易被熱油濺到,所以一開始我做菜時老是往水龍頭那跑,那時媽媽老說我做菜就像打仗一樣,把灶臺弄的亂七八糟。現在想想,真的是一段既心酸又充滿成就感的日子。
我一直相信,每一個愿意為我們做頓飯的人,一定也有著最深的愛。親人之間的,愛人之間的,友人之間的。卓文君愛上司馬相如,寫詩曰:自此長裙當壚笑,為君洗手做羹湯。因為愛他,所以愿意為他做一頓飯。
我的一個朋友,做飯超級厲害。到現在我都記得第一次去她家她下廚時的情景:水龍頭嘩啦啦得沖凈長辣椒與紅番茄,有條不紊的用玻璃碗裝好蔥姜茸蒜,倒進鍋里輕輕幾下便成了一桌美味。
現代社會中,聚餐大都選擇餐館,很少有人邀請朋友到自己家做客,殊不知在家里待客更能體現你的誠意,或許你們的關系會變得更加親近,尤其是自己親自下廚招待客人,無論味道好壞,你的誠意足以體現。
尋一刻閑暇,為他們做一頓充滿愛的膳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