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
田甜
1.目標及完成情況
固定6:40左右起床
keep訓練26次,加入馬甲線鍛煉。
有固定的晨間儀式。
每周三次1小時鍛煉不錯,瑜伽,跑步。
沒有時間讀書,進度慢。2/10完成中。
of使用不錯,atimeblogger太麻煩,沒用。
工作效率明顯提升,番茄鐘堅持不錯。
青蛙太多太大,每天吃的不好,正確預估青蛙時間,分解后在執行。
評價:目標整體完成較好。深層次目標要加強。
2心得:
聽了三堂課,ppt更新了很多內容。提醒大家也聽。本周末必須要制作夢想版,做目標與目標關聯分析表格,打卡表格。
3.不足:
讀書
of的深層使用
青蛙分解
夢想版制作,有目標
目標打卡
分享人:
胡敏(時間大臣):
? 目前個人狀態比較焦慮,主要是工作的原因,工作目標壓力很大,每天從早到晚,晚上常到十一二點,有點無法兼顧工作和家庭,踐行時間管理也受到影響。
? ?之前參加天使班,有收獲:心甘情愿早起的觀念;早起的儀式:晨間日記、早起keep鍛煉;孩子的學習清單;學習使用印象筆記,奇妙清單,keep零基礎進階HIIT。
? ?目前,受到影響,早起做不到提前,跑步好像也難以開始,特別看到omni整版的工作待辦,壓力倍增。前面也因為忙沒有參加班級和小組的一些會議,今天要求自己參加,還是想跟上,向大家學習借鑒,增加能量。
? ?之前不敢定目標,今天給自己定下這個90天目標,希望保留好習慣,繼續踐行:早起提前時間至6:00;早起儀式:增加慢跑及早餐;學習:每兩周閱讀一本書,每日小確幸。
分享人:
喻東浩(組長):
感謝大家每天的配合打卡;每天5:00起床,周末6:00起床,已形成生物鐘,首先打卡,晨間日記,然后鍛煉,之后手機閱讀。感受:堅持讓生活天翻地覆改變,同時影響周圍的人去進行線上學習,生命影響生命
希望:每周固定的時間參加晨會,相互鼓勵和相互監督,一群人可以走的更遠。
分享人:
張萌璇(記錄大臣):
到今天已經是踐行的第28天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到目前為止已經養成的比較固定的習慣就是早起,為我自己贏得了很多早上的時間,受益良多。但同時也有一個問題,就是我早睡這一塊沒有做很好,但是相對于從前熬到2點多的情況有了明顯好轉。再就是運動,我現在還不太習慣慢跑,都是用散步的方式,但是感覺頻率還可以加快一點,起到鍛煉的作用。總之可以捆綁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然后做得不太好的地方,或者暫時沒有納入的就是晨間日記,希望以后可以逐漸納入。
? ? 這周開始的一個新的習慣就是每天早上利用碎片時間閱讀熊貓書院的書籍,感覺受益良多。希望以后可以提升閱讀效能。
分享人:
張黎(副組長/主持人):
1.這周首先早睡早起做到了。早起前提是早睡了,質量好。早上5點左右起,感覺很愉悅,有自己的空間,讓自己和自己的鏈接更多。
2.踐行易效能,很欣賞“用生命影響生命”,和同事,領導,包括陌生人,愿意敞開心扉和他們交流,經常和周圍的人分享對于時間管理的認識,希望周圍的人可以更理解自己。發現學習了時間管理之后,工作效能有所提升,準備更充分,把領導說服。
3.不足的方面:反思和檢視做得不夠,沒有從八大關注的角度檢視,導致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帶來家庭矛盾,今后加強調整。另外一個是對OF的使用,沒有使用很好。希望找機會線下和組員,比如田甜學習三堂課的心得體會,希望加強和組員的交流。
張黎副組長的建議:
1.組員的鏈接不太夠??梢园炎约旱膯栴}發在微信群,然后其它組員相互解答,加強交流。
2.還有打卡中間的鏈接問題,不能光靠組長一個人,每個組員要加強鏈接,同時克服畏難情緒。同時在每次組會結束之后就確定各個角色。
3.泡在易效能:多聽,多看,多收集。比如早起的儀式感是受到了組員啟發。同時沒有參與的成員,采用電網通知的方式,讓沒有參與的成員融入進來。
分享人:
周虹欣:
單位星期六上午正常上班,但可以克服
困難。
1.首先三大目標,至少在做,早睡早起,運動,和工具使用。每天養成了習慣,利用碎片時間在做。
2.同時對于日歷,和OF已經形成了使用習慣,每天點擊。
3.印象筆記進行了語音記錄小確幸的習慣,給自己的情緒和心情進行梳理。
4.嘗試每天講要做的事情進行了分類清單,比最開始列出三只青蛙又玩不成的沮喪感要好很多。每天用清單列出必須要做的事情,完成,感覺內心變踏實了,超有序的生活發展。
5.一定要泡在易效能里面,關注微信群和朋友圈,可以有很多的收獲。
分享人:
歐林教練:
大家都做得很好,分享氛圍很好。這個應該是檢視會,而不是檢討會,氣氛很活躍。加強交流溝通,在這一塊做的比較好。有幾個建議:
1.小組會角色的擔任可以采取輪值擔任,固定的輪值模式,組長副組長排班,排班固定下來,固定的人員在會議前幾天覺得參加不了的話,自行找其它的組員替換并且向組長匯報。
2.會議記錄發到群里面,可以及時查看,并且@沒有到場的組員。
3.群名稱沒有修改為固定的模式。按照學號是為了形成電網的模式,由上一位提醒下一位,建議在組內找死黨,這樣每一個人就有了上面的學號加上死黨的監督,加上組長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模式,防止其掉隊和下車。
4.大家主觀能動性比較好,同時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怎樣讓這個組更加好的運行,比如開會,早起打卡,讓團隊進入自運行的模式。
5.電網模式啟動。就是打電話通知閉環的模式。組長通知第一位成員,然后往下通知習慣高的事項。比如31號通知32號,如果32號不在,就往下繼續通知,到了最后一名向31號匯報情況,避免中間斷掉的情況。每個人在通知后隊事項進行回饋,可以看到哪些同學沒有收到,然后三位一體的監督模式就可以啟動。這樣可以進行情感鏈接。
6.成長基金用于學員踐行期間的費用,所有教練都不接手參與。激勵學員和班委的付出。
組長總結發言:
1.確定下次的角色
2.啟動電網模式
3.成長基金采取自愿原則,主要用于頒獎,激勵,線下聚會等。資金的管理總體采取自愿原則。
副組長:
對成長基金有點抵觸,為什么開始運轉的時候說要收費,有點接受不了。學習委員拿出的基金管理辦法也不太詳細。但是隨著參與度的增加,自己看到了許多人的無私付出,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自身也在提升。成長基金也探討過,充分尊重大家的意愿。作為旁觀者,看到班委的熱情和付出,打動了自己,所以愿意交成長基金,希望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希望四組用更積極的態度參與,自轉共轉,加上整個班級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