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的靈魂

生活中會見到很多理智的人,知道很多事情該怎么做,知道怎么利益最大化,能給你很多建議。我就是這樣教育孩子的,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

原來引以為傲的比別人強的能力,是情緒平和,有耐心態度好的能力,但是孩子反饋的感覺是與我有很大的距離感,因為他的感受被堵住,沒有表達。

圖片發自簡書App


9號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平靜、平淡,其實都是虛空,內心深處是一潭死水,麻木、隔離,情緒反應強行的壓抑,來逃避現實中的悲傷與無價值感。

當自己的情感被堵住了,你跟別人之間,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連接。人與人之間是通過感受的表達來連接的。也就是:

我有一種情緒,在心底里來回翻動,這時你看到了它,理解了它,我們之間就產生了連接。如果你能替我表達了出來,我們之間就產生了親密。

這就是共情——世間最好的心理治療處方。

我有一種情緒,在心底里來回翻動。如果我不能表達它,你也不能看見它,我們兩個一起回避了它,我們之間就只能有一種捅不破的隔閡,你走不近我,我走不近你。

情感被堵住,隔閡就產生了。

情感被分享,能量就流動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情感被堵住的情況很多,超強的理性就會堵住情感:明明是這種感受,卻非要表達另外一種。

當我們對自己有要求,不允許悲傷的時候,我們同樣也不會允許別人、不允許孩子悲傷。

一旦有了“不能悲傷”的禁忌,就開始了身心不一致的分離。

不允許自己自私。所以就把自己自私的那一面完全隱藏起來,表現得特別無私。一點都不計較,給別人一個過于熱情善良的假象。可也總給別人距離感。

而人之所以身心不一,就是因為潛意識里感受到了分享和敞開的危險。

敞開自己,如果被接住了。那是流動的,親密的,通透的,舒暢的。如果沒有被接住,那就是危險的,毀滅的,無自尊的。

這種危險,來自于我們潛意識里的認識:

悲傷會打擾到別人,是不被歡迎的。消極是負能量,是不被歡迎的。哭泣是軟弱的表現,是不被歡迎的。自私是壞人的表現,是不被歡迎的。軟弱的人都該死,是不被歡迎的。

……

這些認識,則來自于我們的早年經驗。在我們小時候,這些負面的東西,我們的爸爸媽媽根本承受不了,他們自己都不允許自己有,也不會允許你有,因為他們也無覺知所以看不見。

每當你有軟弱和悲傷的表現的時候,他們就會想盡辦法阻止你:強行打斷。不許哭。使用命令、控制、威脅等方式強行阻止別人的悲傷和軟弱要么婉轉打斷。帶你去玩游樂場,看看這個那個。打斷你的悲傷,強迫你注意別的。

這是我養育孩子過程中經常用的方式,我又從哪里習得來的呢?是我從小一直都是這樣被對待,而今輪回到我的養育模式里,無覺知的把痛這樣傳下去。

我們習得了正面感受是安全的,被喜歡的。負面感受是危險的,不被歡迎的。

所以我們總是愿意表現出好的一面,不愿意表現出壞的一面。總是喜歡表現出開心一面,不愿意表現出難過一面。總是喜歡表現出堅強的一面,不愿意表現出脆弱的一面。

久而久之,我們忘記了自己其實是有悲傷的,忘記了自己也有脆弱。我們即使自己知道了,也不愿意歡迎它,也不愿意讓別人知道。

我們構筑一個厚厚的外殼,麻痹了痛苦也隔離了快樂,習慣了把快樂留給別人,把悲傷留給自己。

可是每個人都有悲傷時刻,每個人都有軟弱時分。如果不展示它,不分享它,就隱藏了真實的自己。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再真誠,你有了很厚的保護殼,是不真誠讓你跟別人之間有了隔閡。

也許你不能跟每個人都分享你的悲傷,那會被認為是祥林嫂。可是你可以跟愿意接納的人去敞開,去分享。你只需要跟幾個人建立親密連接,一生就夠了。

愿意接納你的人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你可能:喪失了分享自己的悲傷和軟弱的能力。

要想終止輪回,要從根上改變,你要找回自己,首先要看見自己,才能連接本體。

9號的人要從麻痹狀態蘇醒過來,選擇面對自己內心。讓情感流動的方法只有一個:選擇真誠。

如果外界不能提供一個安全的場合,允許你真誠的表達;或者還沒有準備好,沖破內心的保護殼,那么先勇敢的面對自己的脆弱與陰影面,向自己表達。九型人格學習之后的120天共修,對于生活中實修來說,是自我突破內心卡點的成長非常好的修煉路徑。

9號的人如果能量流動起來,就是快樂的時候快樂,悲傷的時候悲傷。這時人就是有活力的,喜悅的,幸福的。能做自己,身心一致。
只有找回這種能力,你才能找到真正的愛,找到真正的溫暖,找到滋養,找到補充,找到活力,也找回你自己。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