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媽媽在知乎問我:“孩子3歲,一直在老家養,想接回北京,但孩子不跟我,請教該怎么辦?”
身邊也有同事將孩子寄養在老家,由于公司的業務是專注于幼兒產業的投資公司,大家每天接觸的就是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做一個好家長,所以這個同事,一直以來就受到各種強力譴責。
這樣的結果就是,昨天他說:“這個暑假一定把孩子接到身邊來。”
大家紛紛表示,很欣慰。
中國由于向來有爺爺奶奶帶孫子的“傳統”,導致社會福利和幼兒服務體系的不夠健全,很多年輕還處于事業發展期的父母,為了不耽誤工作,減輕家庭成本,就把小孩寄養在老家。
但是過了幾年后,他們想要再把孩子帶回身邊的時候,卻發現現實有點殘酷。最常發生的就是,孩子跟父母不親了。
很多家長在這種狀況下的處理方式就是:暴力的將孩子帶走,覺著孩子只是一時舍不得,過段時間就好了。
畢竟,“兩三歲時候的事情,誰會記得?”
但是,別忘了,所有兒時的經歷,都會內化成性格,左右以后的人生。
這種暴力的處理方式隱藏了太多“天經地義”。
對孩子缺失陪伴的父母,你的缺席,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必須的代價。這是面對寄養孩子的唯一答案。
所有問出這個問題的人,幾乎都是站在父母的訴求立場,想著如何能夠全身而退,這是不可能的。
你的孩子不想跟你走,首先應該感謝他的爺爺奶奶。說明他們給予了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他們成為了孩子的依靠。
你的問題的指向是“怎么辦,如何解決”,在這個問題里,完全沒有尊重孩子和老人三年里建立的親密關系。
幾乎所有的父母在離開孩子的時候,都會拿出所有的客觀條件,證明不得不這么做。
然后在回來的時候,又用所有的理由說服自己和他人,只想著把孩子接走。
但是粗暴的終止孩子和老人的依存狀態,是無法贏得孩子的。
講講我自己的經歷。
10歲左右離開父母。在離開他們之前,已經和父母建立了親密關系。但是你的孩子,并沒有。
而且,即使是我在和父母建立了關系之后再分開,也對后面的人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直到現在,我幾乎不向父母傾訴,拒絕他們過問我的事情,甚至,很少主動和他們打電話。也因為離開他們之后,在寄養的家庭,并沒有獲得足夠的愛和安全感,所以至今對親戚關系都很淡薄,也不知道如何與他人保持長久的親密信任關系。
最明顯的就是,當我在戀愛中,特別害怕分離,即使是非常短暫的,也會引起強烈的情緒波動。
年紀越大,開始慢慢了解自己,就開始逐漸有意識的治愈自己。
但是,以后我有了孩子,絕對不會讓他有這樣的體驗。
請你,接受孩子和老人的親密關系,你先和老人同住,才能重新和孩子建立連接。別強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