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給我上熱搜5塊錢的吧

天空晴朗,飄著幾朵彩云,那啥是不是灰常激動? 也極度之間覺著浪浪越來越渣前一段時間乃至一直以來以下就叫渣浪好辣。

渣浪很多人在圍觀討論小李子開微博的事兒,小李子剛開微博2分鐘,粉絲就突破了5000,截至2016年10月13日,粉絲已經134萬。

并且只有一條微博:

想想我筆耕不輟,用心創造,卻只有一丟丟粉絲,況且不遺余力接續奮斗,直白點說(一個月沒有漲粉兒沒互動您說我還要堅持嗎)心頓時好亂,猛地很一沉。

明星開微博是微博產品早期的運營戰略,通過明星效應拉動普通網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形成了明顯的競爭優勢,讓其他競爭對手望塵莫及。

2016年,英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也在4月12日(國際航天日),開通了自己的微博,瞬間吸粉400多萬。

渣浪大法好,渣浪微博秒。捏么818渣浪那些事兒。

說起網易,阿里巴巴,搜狐,百度,立馬就會想起丁磊,馬云,張朝陽和李彥宏。他們都是在公司中占大額股份的管理者。

相比較新浪,較為特殊,因新浪很長階段是一個沒有大股東的公司,直到2015年11月20日,目前的CEO曹國偉才砸錢增持股票,成為新浪最大股東。

曹國偉(老曹)為人低調,鮮有緋聞。

自摩根士丹利關于新浪MBO的報告,曹國偉被稱為“中國互聯網界最有才華、能力最全面的CEO之一”,出身媒體行業,深諳資本市場運作的曹國偉,善于用資本手段為股東創造價值,完美從CFO過渡到了CEO.
**
馬云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因為CFO的職業是檢查和控制,所以當CEO會缺乏遠見。
**
從渣浪目前的情勢來看,馬云的預言無疑是對的,渣浪確實缺乏長遠目光,管理層更把新浪當成追逐利益的平臺,等待機會變現。

渣浪微博一直是著急掙錢般的存在,渣浪不同知乎、豆瓣這些慢體驗成長的公司,這些創始人或產品人往往對產品富有情懷和理性,所以收費都是在體驗做的很贊的時候才開始。而渣浪卻以付費為產品重點,在各方面逐利的情況下,導致微博廣告眾多,營銷號和大V把持微博話語權,生態里充斥了垃圾,廣告橫飛。

從戰略上看,渣浪也沒有長遠的發展愿景。當微信快速發展時,微博也曾嘗試過做一款產品叫“新浪微友”,這款產品當時也集聚了“語音對講、搜尋附近的人、群聊”等無異于微信的功能。

但作為手機聯系工具,騰訊qq強大的積累用戶能力是微博無法企及的,況且渣浪又只是把這個重要的項目交給了一個外包團隊呢?

從定位上看,明星運營本沒錯,但是普通民眾話語權被剝奪了。絕大多數人玩微博還是想和別人互動,但是由于營銷號和大V把持話語權,導致普通人的微博根本沒人鳥到這里。朋友圈里還經常會有好幾個人回復你,微博上面毛都沒有。時間久了,也就沒人樂意在微博發了。

于此同時內容構建方面,渣浪木有自己的恪守和激勵。舉個栗子吧:知乎或者微信公眾號,只要你堅持寫,就會有人看,對于原創信息發布者來說這算正面的激勵機制。

然而微博轉發這速度,同一條博文,營銷號也轉發,朋友也轉發,一天看幾十遍,剛開始的時候還圖個新鮮,時間久了就變成負面因素了。內容創作者也會慢慢沒了創作的激情,紛紛轉向了微信公眾號。

==還沒完,渣浪內部人員極度混亂利欲熏心只想他的毛大爺。

新浪內部人員會參與“兜售付費加V”服務,“微博熱搜”部門也曾暗箱操作,自己養幾個大號,然后用“新浪熱搜”賺錢。(再如粉絲頭條,一模一樣的利益邏輯誰她媽管你轉化,現在如果花錢賣廣告能有幾人敢說我的錢不會白花幾天就掉粉)

而“新浪熱搜”,你以為真的是有很多人搜所以叫新浪熱搜嗎?新浪熱搜是因為花了很多錢上去,燒錢燒的熱,所以叫“熱搜”。

電影上映,專輯上線,新書發布,炒作都是微博熱搜的重要盈利點。除了花錢上熱搜,還可以通過付費給段子手,營銷號,讓需要置頂的話題迅速發酵。

所以這個榜里很少有真正的熱門信息,社會熱點信息基本絕跡。各種廣告貼、營銷賬號或者三線藝人無意義貼長期占據這個榜的70%,新浪本身對這種行為不僅不制止,還會縱容,一切都是為了KPI服務。 這就是為什么你經常還會看到各種三線明星霸占好多天,還有一堆廣告號在那些微博里起碼刷了幾萬條回復,那些粉絲還真以為自己崇拜的偶像紅了!

而微博上的段子手,也都有簽約公司,并不是單打獨斗。

目前主要的團伙分為三個,白洱、售樓先生、鼓山文化。段子手和營銷號在微博中就是明星,而團伙則是他們的經紀公司。

例如所長別開槍是我,天才小熊貓就是白洱旗下;售樓先生則是“樓市文化”的創始人,下面有“同道大叔”“回憶專用小馬甲”“假裝在紐約”。而鼓山文化是銅雀叔叔創立的,我們熟知的英國報姐就是他旗下的。

如果你要想推個活動,上熱搜,只要提出需求,目標是什么,原創還是轉發,文字還是漫畫,需要誰給你推,只需要找到這公司,就可以談價錢運作了。

同時大號還會帶小號,最終把一個從0粉絲的號很快帶成一個新的營銷號。 (這一點我佩服)

除此以外,還有個小秘密。微博本身和淘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近幾年微博一直在給淘寶輸血,原來微博上正常的盈利模式是:一個人—炒紅自己—圈粉—做廣告。

而微博目前很多的模式是:一個人—炒紅自己—圈粉—開淘寶店—放鏈接。為什么咧?因為新浪早就被阿里巴巴入駐股份,新浪已經是阿里系的了。

充斥著淘寶鏈接的微博,就像一個巨大的微店市場。如何會有愛呢?

除了上邊說的槽點,渣浪之所以發展到今天。跟曹國偉的貢獻也密不可分。

要知道,在天朝,想要取得Gov的信任并不簡單。從國內的飯否到國外的Twitter,YouTube,Google被拿掉,曹國偉成為值得信任的互聯網平臺。

在早期,新浪微博可以稱為具有顛覆性的互聯網公司,從“我爸是李剛”到李天一輪奸案再到尋找被劫走乞討兒童的網上運動,新浪微博用自己的方式在展示著“發微博比報警管用”。

刨去說渣浪自身戰略的問題,渣浪也面臨著不可言說的瓶頸,比如曹國偉曾在《福布斯》雜志亞洲版上說,新浪公司至少有100個雇員專門對微博內容進行一天二十四小時的監視。輿論環境只是相對開放的,新浪更多的是靠多年沉淀下來的信息過濾和控制經驗,讓GOV覺得可控。

100??曹CEO果真說的很保守。事實上有一個研究顯示:中國平均每分鐘有7萬條內容在微博上出現,如果一個審查員每天工作8小時,平均每分鐘瀏覽50個微博,中國大約需要4200監督員應對每天出現的海量微博。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MIT技術評論》曾經有過揭露中國新浪微博這一現象的報告,這是沃勒克教授對曾在微博被刪帖的3500多名用戶,進行15天跟蹤調查最后總結出的結果。所以:微博其實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感謝微博對中國就業市場的貢獻。受斯基一拜。

如今,渣浪已經不把自己的定位放在社交上了,而是把重點放到了媒體屬性上。()

希望媒體屬性這一點,表越來越劍走偏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