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一部沒有辜負期待的電影.一如既往的引起共勉.拐賣兒童的主題背影下滲透出陳可辛一貫人文主義關懷.淋漓現實渲染下描繪出一種種社會百態的真假善惡.
? ? ? ?影片平緩開始,畫面真實感幾近紀錄片,素雅的畫面感帶出一種淡淡的溫暖,離異的家庭中也不乏溫情,陜西遙遠民謠中伴隨著一些單純親情和暴風雨前夕的幽默。這種平淡的鋪墊讓后面劇情更加沉重.
? ? ? 其實本來是一個大的命題,導演卻總是著眼于人物細微的感情變化和人物之間關系的構建。簡單的結構下平穩完整的劇情。恰當好處的背景音樂總會帶動情緒變化。其實沒有過分的抨擊拐賣兒童這種行為多么喪心病狂。更多是對收養和被拐孩子父母那種偉大而無處不在的愛。沒有指責任何一方,深層次的挖掘出種種無奈。
? ? ?趙薇誤以為無生育能力而默認的接受被拐來的孩子,離異的家庭造就了對孩子的疏于照顧。其實雙方都沒有錯,而更多的是被她們感動。趙薇的丈夫因為自己沒有生育能力而以此為羞,編織出一場謊言,讓故事發生更有戲劇沖突。他應該是善良的,至少導演這樣認為。他或許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有生育能力而撒謊或者只是單純想要個孩子。他撿棄嬰就有善良一面。原來他只是我們社會中最底層的一份子,無力掙扎卻還依然保有做為為頂梁柱的那份責任。
? ?其實整部影片不只是在關愛被拐兒童,更多的是眾態百像揭露,騙子橫行,當眾搶錢,婚姻多變,老人贍養,純樸而愚昧的農民,農村子女融入城市福利體制的古板,職能部門的規則等等。別有用心的刻畫出社會存在的這種弊端。人情已經顯得淡薄。但是溫暖無處不在,所有被拐孩子家長在一起,互相傾訴互相鼓勵。最深刻的是一起告訴對方,我們還有找到的希望。
? ?沒有希望是最可怕的。
? ?當紅色的小紅帽零星的占據整個畫面時,或許象征的是希望,美好。而接下來的空曠背景中人卻那么微小,似乎又在訴說著漫漫人海,希望渺茫。找到孩子后,黃渤第一次放聲大哭,抽搐的,或許哭的不是欣喜找到了,而是痛恨自己找到太晚,孩子已經認定了養母。原來記憶還是會被感情融化。一句你不是孩子父親,其實在說觀眾,我們遠遠無法理解痛失親子的那種痛有多深,也許有一天我們為人父母時會有另外一種感觸。
? ?相比《合伙人》,其實這部作品更有現實激蕩和內心碰撞,更多體現的是精神層次的游離狀態,人都是自私的也都是有感情的矛盾體。
? ?不禁想起《盲山》,同樣的題材卻不一樣的表達,我更加喜歡前者,讓我們自己去體會對與錯,而不是教條的告訴你丑惡??雌饋硪廊缓艹林貕阂謪s也不乏溫暖和安慰。結尾的懸念設置也很有價值體現。起碼美好暗喻總是可以緩解整片的傷悲也是主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