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

? 今天還想著問我弟具體幾號走,趕著我放假后回家一起吃頓飯,把上次在北京拍的照片帶給他,晚上就聽我媽說明天他要回部隊了,下次再見也許又是一年后的事情了吧。

小時那個調皮到班里沒有女生愿意跟她同桌,班主任找到我說他是你表弟,一臉無奈?_?`的樣子告訴我以后就跟我坐,然而這位卻第一天就給我畫了三八線,低嗓音說了句別超過這條線!我內心那個崩潰啊。

就這樣同窗兩年,即是弟弟又是同桌。內心雖有……此處省略15字

現如今想來是多么珍貴的時光。

圖片發自簡書App

十年之后。

好像時空穿梭一般,中間的時間不知道去哪兒了,但是它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留下了顯而易見的印跡,那時瘦小的身軀現如今也可以獨當一面了。不再那樣的不喜歡說話,自己沉悶,在北京玩的時候也能夠和我話癆一天。內心其實早已是黑人問號臉,這是我那個羞澀的表弟嗎

圖片發自簡書App


「謝謝二字雖略有矯情,但還是想說謝謝在北京的款待~」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個階段成長的環境塑造了我們的性格,其實根本沒有什么絕對天生之說,而是,很多時候環境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了我們很多」

聽你的言語之中能感受到一切都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或者說成長本身就是一種磨煉,因為生活本身就不是我們認為的那個可以隨心所欲,翻云覆雨的環境。但你還是可以笑著告訴我自己可以應付過來,一切也沒有那么糟糕。自己的選擇沒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在友鄰看到的一段話:

旅客在每一個生人門口敲叩,

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

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

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希望你在外的歷練讓你可以懷著一份赤忱和好奇的心去探索生活,揣著希望和理想的行囊一直在路上。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

我們對世界的選擇從來都不是簡簡單單的,純粹的

符號的選擇權就不在我們的手里;

很多時候我們能做的只是帶“引號”的選擇,這也不是什么壞事,要么就順應潮流,接受社會給我們準備好琳瑯滿目的可能性;要么就做一個細心的觀察者去解密自己的身份符號,細心的觀察發現自己和社會的關聯,去探索這樣一個充滿哲學的命題;

我們之所可以成為我們,是一次有趣而又復雜的精神歷險和社會實驗。


希望你可以一直這樣“二”下去,這次趕不上的送別,下次一定會有更好的相聚,那個吵鬧搞笑而有愛的大家庭一直在那。期待來年北京的再會。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