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時,突然覺得很喪,陷入什么也不會,什么也做不好的心理怪圈中,感覺一切都沒有意義。
按照原來的計劃,我應該下班后回家吃晚餐,晚餐后散步,散步回來再寫文,再學一課PPT 制作,然后冥想10分鐘,關燈睡覺。
可是,做了這些,生活也不會改變啊,那到底要不要去做,總得做點什么吧!
我一邊胡思亂想,一邊朝馬路上走去,等著李先生把車子開過來。
站在路邊等車的過程中,我看到一個盲人。
他身高1.7米左右,上身穿著橫條紋襯衫,下身是一條灰色長褲,左手拿著盲杖,在路上敲擊,確定路況,右手提著一袋花生,可能是自己買的,又或者是別人送的,看上去他的年齡和我差不多。
他正要經過停車場的入口,但一輛紅色SUV恰好要開進去。
我想他看不見,連忙伸出手,準備拉住他免得撞上車子。
結果,還沒走到面前他已經停下來了,臉上沒有半點慌張。
我猜,他是聽到了車子的聲音,然后根據聲音判斷此時不能過馬路,真厲害,普通人的耳朵沒有經過這樣的訓練,肯定沒這般厲害。
等車子過去后,他繼續朝前走,也許是經常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已經習以為常。
我一直目送他前行,直到他的背影消失不見,才回過神來。
想一想,一個眼睛看不見的盲人,尚且要在世間行走,視力很好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
而且我感嘆的那些事,仔細一看,都是無足輕重的小事,和看不見這件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與那個盲人相比,我其實很幸福。
我有健康的身體,有和睦的家庭,有一份工作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我還能看到春花秋月冬雪。
那么,已經有這么多,為什么我還是感覺自己很匱乏呢?
因為沒有比較!
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看到自己缺乏的,卻看不到世界的真實存在是怎樣的。把一個人的悲歡當成全世界的悲歡,其實挺幼稚。
之前聽過一句雞湯,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在別人否定他時不會忘記自己是誰,在別人大力贊賞時亦不會得意忘形。
他知道自己是什么樣,擁有什么,沒有什么,會什么,不會什么,不需要憑借外界的環境來判斷,這樣的人活得通透,但這樣的人是少數派。
大部分人,都不能擺脫我們的社會屬性。
會在意別人的眼光,別人的評判,會不自覺和他人比較。
如果自己有的比別人多,就覺得幸福,如果感覺比別人少,我們就不幸福。
幸福與事實無關,它就是一種感覺。
所以,當一個人不開心遇到困難時,最好的安慰不是告訴他事情總會過去,辦法總比問題多,這些都是廢話根本安慰不了人,對方也聽不進去。
情商高的人會說,你以為你很慘嗎,其實我比你更慘,然后撕開自己血淋淋的傷口給對方看,他看完后,明白每個人都是帶傷行走在世間,沒什么了不起,心也就開闊了,憂傷自然淡去。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他有了比較。
一比較,發現自己原來沒有想像中的那么慘,快樂自然就來了,根本都不用勸。
李笑來在《把時間當朋友》中提到,治愈痛苦的良藥不是快樂,而是痛苦。
聽上去有點玄乎,但道理是沒錯。
舉個例子,每次去醫院回來以后,我的幸福指數都會更高。
有次,帶女兒去兒童醫院看病,排了好久的隊,女兒又因身體不適哭鬧不止,我當時的感覺是又糾結又心疼。
糾結醫院人太多,看個病不容易,心疼女兒身體發燒一整天都沒法好好休息。
門診是每次放3個人進去,我記得排我們前面的是一對父女,女兒趴在父親肩上,特別沒有精神。
醫生看了兩分鐘,皺著眉頭對家長說,孩子都到這個程度才送來,你們怎么當家長的,趕快去辦入院手續。
我看了看,那位父親什么也沒說,拿著單子,背起女兒走了出去。
很少孩子生病不是母親陪著的,當時我很詫異為什么小女孩的母親不在身邊。
后來,我帶女兒看門診拿藥準備回家,在門口又遇到那對父女,他們沒有去住院。
我猜,他不是不想給孩子看病,他是沒那個錢。
比起父親背上的小姑娘,女兒何其幸福!
但比起小區里玩笑打鬧的孩子,女兒很痛苦,她吃不得,玩不得。
幸福要看你跟誰比!
之前在雜志上看到一個故事,作者說,每一個身體健康的人都是百萬富翁千萬富翁。
他的帳是這么算的。
如果有人出50萬,買你的手,你會賣嗎?
如果有人出100萬買你的眼睛,你會賣嗎?
如果有人出300萬買你的雙腿呢?
這么算來,所有身體健康的人都是有錢人,但人們很少意識到這一點。
幸福,是比較出來的。
咱們中國人有句老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當你認為自己很可憐時就去看看那些比你更可憐的人,當你以為自己很富有時,也不要忘記這世界上一定還有比你更有錢的人。
有時,我們需要向上比,有時,我們要向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