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元寶,發行于1887年,結束于1912年,短短的25年,卻見證了華夏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終結。是中國第一枚使用的機制鑄幣。雖然錢幣正面依舊是滿漢文化的融合,但是背面卻標示著西方文明的介入。錢幣雖小,卻也很現實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時政以及格局。
錢幣,是鑄幣、貝幣、布幣、圓錢等總稱,從中華文明開始伴隨著貿易發展產生的流通貨幣,流傳至今,中華5000年文明以及古人的智慧也盡皆濃縮在這一枚小小的錢幣上面。自20世紀起,人們就有意去收藏錢幣,了解背后的人文價值,歷史價值,還有它巨大的經濟價值。盛世興收藏,那我們來看看現在錢幣市場最極具代表性的一種錢幣,光緒元寶。
光緒元寶為什么這么火?
歷史滄桑感、存世量
存世量的大小才是決定古錢幣價值的最重要因素,為什么宋朝的錢幣不值錢?因為宋朝的錢幣發行量太大了,流傳至今,其存世量仍舊很大,所以才導致不值錢。在古玩收藏領域,‘物以稀為貴’是永恒不變的規律,幾乎適用于所有的收藏品。
版式繁多
清末銅價劇漲,民間毀錢為銅,以獲數倍之利,市面出現錢荒。廣東因停鑄制錢,市面制錢日乏,小額流通十分不便。為救錢荒,同時受香港銅元及外幣影響,光緒26年6月,兩廣總督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準廣東仿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元。故清代機制銅元的鑄造由廣東伊始。繼而福建、江蘇、四川等省相繼仿鑄銅元。光緒元寶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為最。多位清帝在位時發行過銅幣來作為流通貨幣,銅幣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使交易逐漸便利起來。而如今,光緒元寶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許多收藏家對大清銅幣愛不釋手。
2015年7月18日上海日旺國際、香港拍賣會圓滿結束,在本拍賣中一枚光緒元寶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幣以586萬天價成交。光緒元寶背面的蟠龍圖案版別就超過400種。如今銅元已成為錢幣收藏的一大重要熱門類。如何從數量如此巨大、種類如此繁多的銅元堆中挑選出較有收藏價值的品種,確實令大多數初涉銅元收藏的錢幣收藏愛好者大感為難。現在簡要介紹幾種最為簡單易學的挑選方法,希望能對初集銅元的泉友們有所助益。
光緒元寶收藏如何挑選
看鑄造幣材 鑄造銅元的材質當然是銅,各種銅元中以紅銅元最為多見,黃銅元少見。有些省份為降低成本多得利潤,大鑄含銅成色較低的黃銅元,如“大清銅幣”中心寧字二十文、奉天光緒銅元等黃銅質居多,紅銅元反而少見。 十文銅元最為常見,而當一文、二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等面值銅元都值得留意?!肮饩w元寶”四川當三十文銅元,因面值不符合民間習慣,旋鑄旋廢,存世僅有十余枚,非常罕見。鑄幣工藝 銅元一般采用機器鑄造,故稱“機制銅元”。但有些地方因買不起機器因陋就簡鑄幣或民間土法私鑄,產生了不是機制的銅元。如采用傳統翻砂法鑄造的“砂版銅元”,人力手搖機械鑄造的半機械幣以及手工打制銅元等。這些非機器鑄造的銅元,多是過渡時期的產物,鑄造數量不多,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