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14歲那年,曹德旺因頑皮整蠱教導主任后,不愿也不敢回學校,于是輟學了。
他把自己關在屋里哭得非常傷心。委屈、慚愧、懊惱、悔恨,各種滋味都有。
書不能讀了,母親從隊里牽一頭牛回來,他便成為隊里的放牛娃。一天兩個工分,一個工分8分線,一天有1角6分錢的收入。
他每天一早起床檢柴,挑水,白天放牛,傍晚將牛牽回欄里后再去撿柴。有時,還要到田里幫舅舅種地。冬天地瓜收成的日子,則負責到地里翻檢薯蒂,補充家里不足的口糧。
離開了學校,仍然想讀書,怎么辦呢?曹德旺就撿哥哥讀過的書念。哥哥大他兩歲,但和他不同,哥哥從小就是一個乖孩子,很聽話。母親
和老師都喜歡他。
還想讀書卻不能讀了。曹德旺就把哥哥讀過的書帶在身邊,邊放牛邊撿柴之余邊自學。看不懂的字,就問哥哥。哥哥不在身邊時,就用《新華字典》和《辭海》查找。那時的《字典》一本8角錢,是割了一年多的馬草攢下的;《辭海》3元錢,是割了三年多的馬草才攢夠了錢買下的。
曹德旺靠字典自學讀書的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一個一個的字,從它們認得他到他認得它們,也是這么一字一字查出來的。
那時,只要是印有字的紙,他都會拿起來讀,曹德旺很多知識的積累,都來自于這樣的自學。一直到現在,曹德旺仍然愛看各種書籍,并有一個怪癖,到他家千萬別向他借書或要書,再好的朋友他都不會給,真是有點愛書如命。
放牛的日手不過一年。與后來的日于比起來,并不算苦,也不算累,卻讓曹德旺在幼小的年紀就體驗了成人世界的險惡與底層百姓受欺凌的滋味。這個苦,他沒對母親說,怕她傷心。不過,這樣的人情冷暖,也成為曹德旺后來處世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