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滿五十歲的他,盡管說相比那些老工人來講,工作的年限還不算長,但他經歷了廠衛生所最多的一次次變革。
?一九九一年入廠,被分在廠衛生所為職業醫師。那時衛生所還實行的是大鍋飯。工人們生了病,盡管到所里來開藥就是了,基本上是沒有什么限制的。不久這種機制被打破,衛生所被承包,工人吃藥是要按比例付費的,開藥不再任性。2000年,廠衛生所實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地址也從廠的東頭搬到了廠大門口。這個三十來歲的血氣方剛的小伙子承包了衛生所,還帶了六個醫務人員。辦所的方針是,既要為工人看好病,服好務,還要降低費用。
一次,一工人掉入渣池,為二度燒傷,燒傷面積達50%。依照過去的規矩,像這樣的病人是要送縣城醫院的。他大膽接手,不分晝夜認真護理,不久傷者康復出院,為企業節省了開支。從此,外出燒傷治療大幅減少。
為擴大衛生所的服務范圍,提高效益,他先后新上了放射、常規化驗、心電,牙科等。這些都應運了那個時代的要求,不僅服務了工人,也服務了當地的百姓。
隨著醫療秩序管理的規范化,后來所有被擴大了的業務因沒有專業的技術人才,基本上都停了。
如今楊玉寶的小診所還在干著,服務的對象不是工人,是老百姓。
????????????????????????????????????????????????????????????????????????????????? ? 2015.8.15?????????? ?應朝鐵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