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大會|你的人生只是換了一種新的活法

54/100 ? ?100天寫作計劃

第54篇 利用周末的時間看了奇葩大會,從第一季就一直在看。挺喜歡里面各種理論的沖擊。

除夕的那檔節目中,有個叫蔡聰的盲人演講,他分享的主題是這世界上不應該有“殘疾人”。

他說在他10歲的時候,因為藥物性的青光眼,導致視神經萎縮,被醫生宣布不治。各種中西醫結合的治療都沒有效果,之后他就先回到學校繼續讀書。

大概是上天的恩賜(我本想寫上天的憐憫,可這么寫出來,無非是我又站在自己活法中所謂的至高點去同情一個我眼中所謂的弱者),蔡聰是個特別聰明的孩子,隨便一考試就是年段第一。從此他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加之他看不見,他調侃自己是別人家孩子的平方。

在這個光環下,他經常受到老師這樣的夸獎:同學們你們看看人家蔡聰,都這樣了,學習成績還這樣好,你們一個個有手有腳有眼睛的,不覺得慚愧嗎?

后來,蔡聰覺得,視力不好又怎么?這是一個問題嗎?

到了高中,視力又一次下降,已經看不清試卷,參加高考的時候,他老師幫他申請以志愿者讀題的方式讓他參加高考,結果被教育考試院給拒絕了,原因是沒有先例。

后來從雜志社了解到當時中國有盲人單考單招的大學,就去學習盲文,考上那所大學。

在那所大學里,被老師教育,盲人的三大傳統行業是乞討、賣藝、算命,現在呢又多加了一個按摩。老師讓他們要常懷感恩之心,千萬不要有其他的不切實際的想法。

這不是蔡聰想要的生活,后來蔡聰參加了北京的工作機構1+1,在這個過程中,他學習了廣播、學習如何做雜志、學習如何培訓、做資助……

2013年的時候,他采訪了哈佛大學法學院歷史上第一個聾盲人Haben Girma,他問:“你生下來又聽不見又看不見,這么艱難,你這些年怎么活過來的,你父母沒說把你給扔了……”

Haben Girma被他這個問題給問懵了。為什么呢?因為她的腦海里面從來沒思考過這個問題,她回答說:“我和我的其他的兄弟姐妹一樣,都是我父母生命里面最珍貴的禮物,為什么他們要把我丟了呢?”

她說其實在她生下來的時候,醫生檢查說,這個好像確實是治不好了。但沒有關系,無非是換一種方式去生活,所以她被送到了當地的獨立生活訓練中心,她學了盲文,學了手指語,然后還學會了定向行走,后來隨著她年紀增長,她自己感興趣,學了做飯,還學了舞蹈,所以她一直在一個普通學校上學,直到她考上哈佛。

如果當初在他遇到殘障這件事情的時候,周圍的環境不是告訴他說:“你完蛋了”,而是告訴他其實你的人生只是換了一種新的活法。如果更多的和殘障有關的家庭,他們在遇到殘障的時候能夠知道這些的話,那他們的人生會是什么樣子呢?

“傷殘”或者“我看不見”這件事情本身,只是一個人的特點或者條件,真正讓我們的生活遇到很多問題的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里面還充滿了太多太多物理環境的障礙,以及我們腦海里面的這種傳統的刻板的負面認知,或者說叫“刻板印象”。

你是上帝給你的最好的禮物

其實,我們總是以自己的認知方式去告訴別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又加上一句我是過來人,我是為你好,所有的所有都是自己個人主觀意識的道德綁架。

當文化與思維發生強烈沖擊時,不要以一個“思想小人”去綁架別人的翅膀,告訴別人如果飛翔,你會摔死。

人生永遠有新的活法,你做不到不代表別人做不到,退而求其次,你承受不了的代價,也不代表別人承受不了。

以一顆平等之心,去鼓勵別人飛翔的翅膀;以一顆平等之心,去接受別人的與眾不同;以一顆平等之心,去接受與自己內心的認知偏差。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