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ilda打卡第一天

兩項打卡內(nèi)容:一部電影《幸福來敲門》、聽課《放棄的藝術(shù)》,各五百字以上的總結(jié)

一、《幸福來敲門》觀后感

1,我也想體驗一次克服所有磨難以后喜極而泣的感覺

電影中最打動 我的一個情節(jié)是男主最后從20個人中勝出時喜極而泣、掩面痛哭的樣子,這個情節(jié)震撼到了我的心靈深處的情感,我的眼淚很快流下來,好久沒哭了。我想我是因為他那種付出艱辛、克服無數(shù)難以想象的困難后,那種喜悅是多么地讓人動容。這種喜悅該是一次終身難忘,或者是一生中最大的喜悅吧。這種喜悅不是人人都能體會的,只有經(jīng)歷過九九八十一難后,才能收獲到的。

我突然也很想體驗一次喜極而泣的感覺,我想要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不管遇到什么困難。

2,幸福是靠自己爭取來的,只要不放棄希望,它就一定會來

男主成功之前的經(jīng)歷比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經(jīng)歷都要悲慘,被妻子朋友拋棄到無所依靠、被房東追趕到無處落腳、被陌生人欺騙、被上司蔑視看不起還經(jīng)常被他使喚干擾工作,還要獨自一個人照顧兒子的所以飲食起居。心酸到窮到剩下幾塊錢,沒有地方住的時候,還被不知情的上司借走,直到熬出頭才換回來。因為要對付這么多的困難,他每天要六個小時做九個小時的事。不喝水以節(jié)省上廁所的時間。。。堅強地面對“險山峻谷”。貧窮伴隨著他奮斗的生涯,無情的社會和人又在打壓他、正在這時所有的不濟也不曾可憐他,似乎更加喜歡黏上他,越艱難就越難。如果他自己不堅強熬過去,也許就會成為那個最可憐的人,一個可憐的人。

如果不堅持自己的理想,他也許不會有這么多的困難,如果他放棄自己的夢想,他的妻子也不會離開他。。。

但對于一個堅信夢想的人來說,這些都顧不了了。最后的結(jié)果都證明了,一個人如果有夢想,一定不能放棄去爭取它,相信它一定會實現(xiàn),幸福會如期而至。也正因為幸福難得,所以這種幸福感踏實而長久。最終獲得肯定的樣子真的讓我感覺一切都是值得的。也讓我增加了自信去克服目前所面臨的困難。

3,如果你有理想,就努力去實現(xiàn)他。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

第二個打動我的情節(jié)是爸爸對自己的孩子說,說他沒有打籃球的天賦,一定不會成功,他看到兒子沮喪的表情后,隨即補充說,“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不會成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4,找個機會遠離所有塵囂、遠離公車、噪聲、遠離自己大腦里的無盡的失望,遠離自我。讓自己能夠安靜地與自己對話,能夠更加客觀地看待自己所面臨的一切。

二、聽《樊登讀書》:放棄的藝術(shù)

——勇敢的放棄帶來更好的人生

1,喜歡堅持的原因

習慣性的堅持、近在咫尺的勝利、可得性啟發(fā)、間斷強化:《欲望都市》、承諾升級——把目標定高、沉沒成本 、損失厭惡心理(不愿失去)、忘不了目標,比如不要想粉紅色大象

總結(jié):放棄是一種智慧。

2,錯誤的放棄方式:

逃避式放棄(責任)、對決式放棄(本心)、假裝式放棄、無故失蹤式、爆發(fā)式放棄(容易不冷靜、大量誤傷)、貌合神離式的放棄(假裝很努力,但內(nèi)心放棄)

為什么這些放棄是錯誤呢?因為它們都是表面放棄,放棄后仍伴隨各種形式的聯(lián)系,使你不能創(chuàng)建新目標。不能抵制堅持下去的慣性思維,雖然行為放棄,但內(nèi)心糾結(jié)。錯誤帶來的麻煩就是帶來長期的內(nèi)心糾結(jié)。以某種方式故步自封、對于解決沖突毫無幫助。損傷自己的

3,怎樣做到目標脫離?

有藝術(shù)的放棄是指目標脫離(放棄的學術(shù)名詞)。

放棄有一系列的相關(guān)步驟:

1??科學放棄的第一步:認清目標

目標類型:我們每個人的目標類型一般都是固定的,將伴隨一生,取決于童年時,父母是如何對待我們的。如果我們能夠在小時候?qū)Ω改傅陌踩小?/p>

接近型目標:為了實現(xiàn)它,促進個體的成長。我們應該選擇接近型目標。

回避型目標:不想發(fā)生某事而設定的目標,很難有自己的底線和操守。

但他不是一無是處,它能夠幫助個體生存。

2??四部脫離法

認知脫離:找到替代品,紅色大車代替粉紅色大象

情感脫離:不要壓抑自己的情感,正視自己的感受,做自己感受的觀察者。我此刻又在回想過去的那個她。

動機脫離:分清楚自己的目標類型,把回避型目標換成接近型目標。

思考自己為什么做這件事情。

行為脫離:在新的目標安排事情,開始新生活。

影響偏差:很多人高估自己的能力。我們傾向于對未來過于簡單化和過高估計對未來假設情景的能力。對自己的情感反應預測也有偏差。過猶不及

3??提高放棄的能力

第一,學會抓住放棄的時機:勇于放棄的人,是勇于規(guī)劃自己人生的人

第二,評估自己的能力:焦慮依賴型還是安全依戀型的孩子,如果是焦慮依戀型的人,容易被回避型目標束縛。

第三,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盲目堅持:當你面臨放棄的時候,你的朋友親人,就會質(zhì)疑你。不要在乎別人對你的評價。

第四,是判斷自己是行動導向性和狀態(tài)導向型(對外部刺激很敏感)的人,世界上這類型的人數(shù)比為一比一

4,怎么判斷是否該放棄?

心流體驗,能做到心無旁騖,沉浸在事情中,忘掉時間,所以看看自己做的事能不能帶來心流狀態(tài),如果能帶來大量的心流,那就可以選擇放棄,知止。未必就沒有了。

5,附

佛教: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精進是放棄懶惰。

思考快與慢。

短期容易對已做的事會后悔,長期會對沒做的事后悔。因為對已經(jīng)做過的事情,我們可以通過時間來合理化,而沒有做過則無法合理化。

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讀自己內(nèi)心的心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以后,我會把這些故事都寫下倆,畫下來。很多命運的縱橫交錯,讓人在里面完全動彈不得。那就把這些路過的風景,看到的股市...
    Anne小喵閱讀 142評論 0 0
  • 與陳赫的離婚風波已過一年有余,從最開始關(guān)注她,是抱著同情的心態(tài)。在我們眼里,她與他十四年的感情在眨眼間傾倒,對當事...
    栗子_栗子閱讀 432評論 1 3
  • 第一編 發(fā)展心理學概述 第一章 發(fā)展心理學 焦點人物維克特-阿偉龍:野外生活過的野男孩經(jīng)過心理學家尹塔德的訓化,經(jīng)...
    記得_4167閱讀 4,556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