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阿斯馬拉,一座質樸得接近凝固的小城,就像時光一樣古老,可誰還會記起,它曾經像明天一樣年輕……
? ? ? ? 阿斯馬拉(ASMARA)是厄立特里亞首都,位于哈馬森(Hamasien)高原之上,海拔約2400米,年平均氣溫在17℃上下。1889年曾被意大利占領,1897年后逐漸建成一座新興城市。阿斯馬拉是厄立特里亞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人口40余萬。在厄立特里亞的官方語言提格雷尼亞語中,阿斯馬拉有“豐收、和諧、喜悅”的多重含義。阿斯馬拉雖然與號稱“世界火爐”之稱的喀土穆同處在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的北緯15度線上,但由于地勢較高,因此氣候非但不炎熱,反而四季如春,涼爽宜人。
? ? ? ? 阿斯馬拉市由老城區和新城區組成,老城區位于城市中心,東西長約2.3公里,南北尚不足2公里,緣丘陵地形而建,兩條主街橫貫全城,有名的景點、有紀念意義的歷史建筑、商店、電影院和政府機構等公共設施都在老城區。環繞著老城區發展起來的則是新城區,這些新城區大都是居民住宅,比如我曾住過的Sembel Residential Complex就是由韓國援建的新式住宅小區,因為規劃整齊,戶型合理,房間寬敞,功能完善、環境良好,所以住戶大多為厄特的有錢人或租住的外國人。
? ? ? ? 在阿斯馬拉生活一段時間后,我發現這座城市雖然不大,卻有著鮮明的個性和不俗的風格,我總結,其特點歸納起來主要是“六多”:
? ? ? ? 一是宗教建筑多。阿斯馬拉市內林立著大大小小、為數眾多的各式各樣教堂和清真寺,根據我手里厄特官方2003年出版的阿斯馬拉地圖,僅標注出的教堂就有20座、清真寺則有16座,它們都星羅棋布地錯落分布在面積不大的城區中。位于市中心哈耐特大街(Harnet Avenue)上的圣瑪麗天主教教堂(St Mary’s Catholic Cathedral Church),始建于1922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其高聳的哥特式鐘塔樓是阿斯馬拉的標志性建筑。在它的東北方向不到500米,就是阿斯馬拉市大清真寺(Grand Mosque),由此再向東北方向不到400米的山坡上,就是瑪麗亞東正教教堂(Nda Mariam Orthodox Cathedral)。三種宗教場所同處一域,彼此相安,和諧共存。
? ? ? ? 二是歐式洋房多。阿斯馬拉市內很少有高層的現代建筑,大多為四層以下的老式西洋建筑,稍富裕一些的人家還擁有獨立完整的私人院落。由于受意大利殖民統治影響,整個城市的風格頗似意大利南方的小城,據說它很像西西里島,并有“小羅馬”的美稱。從建筑風貌和維護程度可以看得出,這些比比皆是的歐式洋房大都頗有年頭,由于久經風雨,不少房子表面的墻皮已被浸蝕剝落,露出里面的白灰和紅磚,而且也看不出有曾經維修和保養的跡象,雖然破舊不堪,仍不失其別致的韻味,將阿斯馬拉市妝點得既端莊古樸又典雅嫵媚。
? ? ? ? 三是老式汽車多。在阿斯馬拉的街頭,可以看到很多各式各樣、老得掉了牙的老式汽車,真可以堪稱萬國老爺車博覽會。其中,以日本豐田卡羅拉和老式奔馳、寶馬、大眾甲殼蟲、菲亞特為多。我曾留心觀察過,在阿斯馬拉出現的豐田卡羅拉牌轎車不下8個款式,幾乎就是一部現成的卡羅拉家譜。還有一些樣式陳舊、造型奇異,我都叫不上名字的家用小汽車,雖然年代久遠,漆身斑駁陸離,嗓音很大,并且像墨斗魚一樣排放出濃濃的黑煙,但這些“超期服役”的老爺車卻依然在阿斯馬拉的大街小巷中疾速奔馳、往來穿梭,不惜體力忘我地發揮著余熱。出租車則車身一律涂為黃色,全部為韓國的起亞千里馬或德國的歐寶。
? ? ? ? 四是會英語的人多。從1941年至1952年,厄立特里亞曾經受過英國托管,受此影響,在阿斯馬拉,上至白發蒼蒼的耄耋老人,下到背著書包、行走在路上的小學生,甚至是超市里的服務生,都可以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在市內閑逛,根本不用為找不到方向和路標而發愁,只要隨便在大街上找一個衣著得體的當地人,都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英語回答你的提問。在圣瑪麗天主教堂里,作彌撒的主教面對教徒念經布道沒有一句是提格雷尼亞語,全是使用英語。這些與我們國內現在喊得震天響的全民迎奧運、全民學英語,但實際上這些只是造勢,從根本上是學用脫節,并沒有真正形成英語的使用環境形成鮮明對照,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阿斯馬拉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較高。
? ? ? ? 五是漂亮姑娘多。從歷史上看,居住在東北非的厄立特里亞人與埃塞俄比亞人是由來自阿拉伯半島的閃米特人和含米特人與非洲黑人混居、通婚、繁衍的混血,由于繼承了各自優秀的遺傳基因,因此與我們印象中的非洲黑人有著明顯不同。首先是膚色,厄特人的膚色呈棕黑或咖啡色,接近巧克力的顏色;其次是面容,厄特人鼻梁高且直、嘴唇薄而小巧、牙齒潔白整齊、眼睛大睫毛長,不像非洲南部肯尼亞等國家的黑人那樣,有著厚厚的嘴唇、上翻的鼻孔等粗厚的外表;再次是體形,厄立特里亞人不分男女大都體形纖細修長,尤其是女人,幾乎個個生得面容姣好,苗條多姿。走在阿斯馬拉的大街上,總可以看到打扮入時、身材高挑、舉止優雅的漂亮姑娘。一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晶瑩發亮,偶爾會不經意地瞟向你露出迷人的嫣然一笑。
? ? ? ? 六是花草植物多。在阿斯馬拉的主要街道兩旁,婆婆娑娑地矗立著枝干粗壯的棕櫚樹,從樹冠上垂落下碩大的葉子,極富異國情調。在Sembel小區里,我還見到了高達7-8米的仙人掌,隨隨便便地長在樓房外的空地上,不見有人護理,任其自生自滅,在肉質肥厚的葉片邊緣結出一顆顆如杏一般大小、碧綠色的仙人果,誘惑著我總想一嘗為快。當地人雖然大都清貧,但嗜潔如癖,家家戶戶的室內外都打掃得干干凈凈、一塵不染,門前墻邊見縫插針,遍栽鮮花藤蔓。居民的庭院門口,街心咖啡店之中到處都可看到一簇簇怒放的紫楹花和三角梅,密密匝匝地開著,五彩繽紛,姹紫嫣紅,花團似錦,讓人感到阿斯馬拉是一座名符其實的美麗花城。
? ? ? ? 初到阿斯馬拉,常常會使人產生錯覺,仿佛穿越了時光的隧道,重回到幾十年前,生活仍然停留在過去的時空:沒有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更沒有鋪天蓋地的廣告霓虹;沒有推杯換盞、燈紅酒綠的酒吧飯店,更沒有充滿各種欲望、紙醉金迷的洗浴按摩桑拿。甚至連我們國內最常見的塑料袋都被國家以法律形式禁止使用,購物一律使用紙袋包裝。阿斯馬拉城市雖小,但保持著質樸整潔的面目,猶如不著鉛華、素面朝天的清貧佳麗,美而不艷,媚而不俗,雖歷經風吹雨打,但仍不失俊秀嬌美的本性。住在這里的人們心地善良、熱情樂觀,每天安詳自得地勞動和生活,固守著心中的率真。這里的民風淳樸,少有爾虞我詐的相互盤算,犯罪率近乎零,真的可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恍如世外桃源,人們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 ? ? ? 阿斯馬拉的生活簡單、平和、悠閑甚至顯得舒緩,但最后,我卻不得不說出這樣的事實:其實它早已經停滯,并在渾然不知間接近著凝固,正伴隨著歲月的步伐無可奈何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