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來臨,食堂的早餐給我們加了咸鴨蛋還有粽子。吃慣了江蘇的白粽子還有蜜棗之類不加任何調料的粽子,突然咬了一口紅豆加椒鹽的粽子,變成苦瓜臉,也不是說不好吃,就是無法想象的黑暗料理的感覺。
上午半天的課尤其的漫長,好不容易熬到下課,連午飯都興奮的不想吃了,收拾好東西就出發來到青城山。
在大巴車上,已經到了午覺時間,激動的不想瞇眼。而且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我喜歡看看呼嘯而過的風景,看看這個城市的生活風貌。一路過來,我發現,成都只要是有泥土的地方就有植被,還有非常密集的大樹,對于江蘇,也不是說有多少荒地,但是想看到成片的樹木還真是少得很。除了在種花木的舅爺爺家才有種被樹木環繞的感覺。
我們三點多才到達青城山,想著能趕在纜車下班前到達山頂,在老君閣道觀那邊求一簽。
踏進青城山門那一刻,一股清涼之意撲面而來,門正對著一個一米高的水瀑,帶起的水汽彌漫在樹蔭之下。拾階而上,路邊偶爾出現一座茅草亭子,旁邊的大樹上躥動著大尾巴小松鼠,可愛至極呢! 后來,倒是趕上了纜車,可是到道觀時,那些道士也已經“下班”休息了,有一點點失落,沒能求一簽。佛家文化在我宗教意識里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而道家的文化則很陌生,看到供奉的神像也不敢隨意參拜,怕有些規矩我們不知道,而沖突了旁人。
靜靜地看了一會兒,我們便尋著來時的路去趕最后一趟下山的纜車。在出道觀的拐彎處,有一塊石碑,我不禁念出上面的兩句話: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很簡單易懂的兩句話,但是又有幾人能真正明白這句話并做到呢!所以,人便有了各種各樣的苦難,來引領我們參透這兩句話。 對于一切身外物的不知足以及貪念,如果走入歧途,都會帶來禍患。
道,道路,一道,兩道,道歉,在道觀門前的那個大大的“道”面前,我突然感覺這個字好陌生,它到底是什么含義,我度娘了一下。道,是過程,是本源,是規律,是法則。它有著客觀、普遍、循環往復、對立統一、無為的特性。其實,只是知道了表面的含義,其真正深層的東西還需要時間與經歷來共同協助我參透道之文化。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成功及千年后仍運作良好,也是能用道家的思想來解釋的吧。治理洪水,用土淹,堵住水的去路,建大壩,并不是最佳的方法。指引混亂的水流,有序有路的流走,水是活的,只有動起來,才不會積攢呢!
今天,領略了夜晚的都江堰水流,洶涌澎湃,讓我更期待明天白日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