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一半都是民間傳說的神將,如果是對大宋貢獻很大的武將,至少宋史上得有一筆,但是呼延家和鄭家在宋史上連個傳記都沒有,更加談不上什么世代簪纓了。
鄭恩在故事中的設定是趙匡胤的結義三弟,擅使一條丈八蛇矛。
《飛龍傳》這部小說設定大約是抄的《三國演義》,柴榮白臉對應劉備,趙匡胤紅臉對應關羽,鄭恩黑臉對應的是張飛,哥三一個頭磕到地上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不過后來的情節和三國不同,老二篡了老大的位子,老三被老二害死。
這是既抄三國又抄瓦崗山啊。
更可氣的是五代歷史上的猛人柴榮,竟然被說成了小白臉。
生的窩囊死的恓惶。
鄭恩這位頂替張三爺的趙匡胤的結義兄弟,用一句詞可以形容,沒有。
歷史上沒這人,所以更沒有所謂的后代來抵抗金兵了。
呼延家也許有,但是翻了翻宋史,沒看到他家的傳記,說明啥呢。在歷史上他們家沒那么重要。
不過在評書中呼延家很厲害了,評書三碗醬薛楊呼,他家占一碗。
這三碗醬是袍帶書,也就是講的金戈鐵馬的戰場故事。
呼家將和薛家將有點類似,全家被奸臣所害,幾百口人被殺后埋到一起,起名鐵秋墳,很多年后這家后代借來兵馬,用戰爭讓君王知道我們家是被冤枉的,然后鐵秋墳打開,沉冤得雪。
歷史上呼家將從來沒有這么牛叉過,薛家將一直牛叉沒有被冤枉殺全家這回事。
薛仁貴薛白袍的兒子薛納活了七十多,薛白袍的后代薛嵩,是一方節度使,短暫投降過安祿山,歸來后依舊被唐肅宗重用。
薛嵩府上有個小丫鬟,也曾青史留名,她叫薛紅線。
宋朝真正存在的是楊家將和高家將。
和評書中一樣,楊家將起于楊繼業。
和評書中不同楊繼業不是碰死李陵碑,而是被遼軍俘虜,不吃不喝生生餓死的。
宋太宗三路大軍伐遼,曹彬中路軍失利,大軍需要撤退,楊繼業提出聲東擊西的策略可以撤出代、朔、云、應四州百姓,但是監軍王侁鄙夷的說:
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
因為楊繼業是北漢降將,雖然作戰勇敢,但是在一些人眼里他始終低人一頭。
楊繼業沒辦法,生氣的說:我提前在黃泉路上等您。
然后和潘美灑淚分別。
他和潘美也就是評書中的潘仁美關系一直不錯。
楊家的第二代楊延昭,評書中他是楊繼業的六兒子,但是其實真實歷史中他是長子。
之所以叫六郎,是因為楊延昭威震遼人,遼國認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星是克制遼國的,呼楊延昭為六郎,認為他是天上星宿下凡專門來克制遼人的。
楊家第三代不是楊宗保,楊延昭的兒子叫楊文廣,在評書中這是他孫子。
楊宗保的故事整個都是虛構的。所以也沒有穆桂英。
楊文廣官至步軍都虞候,算是中級官員,此后楊家在宋朝歷史上逐漸沒落。
這和宋朝重文抑武的國策有關系,狄青那樣的名將都被歐陽修花樣的罵,何況楊文廣這樣的中級官員,更是必須夾著尾巴做人。
整個宋朝死后謚號武穆的有四個人,除了岳飛,南宋還有岳飛同時代的劉锜。
北宋謚號武穆的有曹彬的兒子曹瑋,曹瑋很多人不熟,他有個侄子人們一定認識,人們一般喊他侄子曹國舅。
另一位被封為武穆的人就是高懷德。
高懷德出身武將世家,他爹高行周是天平節度被封為齊王。
高懷德不喜歡讀書,但是對打仗很在行,十幾歲就開始征戰沙場,勇武異常。
高行周去世,高懷德歸降后周,周世宗柴榮出征四方,往往以高懷德為先鋒。
柴榮是五代時著名猛人,他能看重的人第一個特質肯定也是勇猛。
趙匡胤黃袍加身后,封高懷德為殿前副都點檢,后來高懷德娶了趙匡胤寡居的妹妹,和老趙家親上加親。
高懷德的一生高開高走,雖然經歷了五代十國的亂世,但是因為自身的勇武,不管是柴榮還是趙匡胤趙光義對他都禮遇有加。
太平興國七年高懷德去世,朝廷追封他為朝廷追贈他為中書令,渤海郡王,謚號“武穆”。
高懷德的長子高處恭,就是評書中高君寶的原型。
所以呼楊高鄭真正能稱為世家的大約只有高家了,作為武將世家的高家其實也是在逐漸沒落的,高處恭最高當到右監門衛大將軍,官名很霸氣,但是就是個養老的散官。
高家都漸漸從歷史中淡去,更何況另外三家,宋朝的制度本就如此,武將在宋朝注定無法出頭。
======================
文:薛白袍